“家臨浙水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家臨浙水傍”全詩
縱棹隨歸鳥,乘潮向夕陽。
苦吟身得雪,甘意鬢成霜。
況此年猶少,酬知足自強。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及第后歸》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及第后歸》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及第歸鄉的心境和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家臨浙水傍,岸對買臣鄉。
縱棹隨歸鳥,乘潮向夕陽。
苦吟身得雪,甘意鬢成霜。
況此年猶少,酬知足自強。
詩意:詩人在詩中回到家鄉,家臨浙水之旁,對岸就是買臣鄉。他駕著小船隨著飛鳥飛翔,乘潮向著夕陽漂流。他在歸鄉的路上,默默地苦苦思考,從中受到了磨礪,身體和頭發都隨年華漸逝而滄桑。然而,即便如此,他心境愈發深沉,越發明白知足自強的價值和意義。
賞析:這首詩詞展示了一個及第之后歸鄉的詩人的心情和境遇。詩中的家鄉浙水和買臣鄉事實上是作者祖籍的地方,通過描繪家鄉的美景,詩人將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表達出來。他乘船歸鄉,仿佛和歸鳥一樣,乘著潮水,向夕陽駛去。詩人意識到人生的無常,逝去的時光和歲月并沒有帶走他的斗志,他愈發懂得如何知足自強。整首詩詞平淡中寓含深意,既描繪了詩人的歸鄉心情,又表達了對人生境遇的真實思考,令人回味無窮。
“家臨浙水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dì hòu guī
及第后歸
jiā lín zhè shuǐ bàng, àn duì mǎi chén xiāng.
家臨浙水傍,岸對買臣鄉。
zòng zhào suí guī niǎo, chéng cháo xiàng xī yáng.
縱棹隨歸鳥,乘潮向夕陽。
kǔ yín shēn dé xuě, gān yì bìn chéng shuāng.
苦吟身得雪,甘意鬢成霜。
kuàng cǐ nián yóu shǎo, chóu zhī zú zì qiáng.
況此年猶少,酬知足自強。
“家臨浙水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