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魂春夢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睡魂春夢斷”全詩
睡魂春夢斷,書興晚窗明。
老擬歸何處,閑應過此生。
江湖終一日,拜別便東行。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長安書事寄所知》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長安書事寄所知
帝里本無名,端居有道情。
睡魂春夢斷,書興晚窗明。
老擬歸何處,閑應過此生。
江湖終一日,拜別便東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從李頻個人的經歷出發,表達了離別之情和歸鄉之愿。
第一句“帝里本無名”,意味著作者在京城長安并無太多的名氣,他過著安寧恬靜的生活。第二句“端居有道情”,表達了作者端莊守道的性情。
接下來,作者描繪了自己睡夢之中春天的景象被打破,覺醒起來開啟了閱讀之旅。“睡魂春夢斷,書興晚窗明。”這里,睡夢是作者心靈的夢,但是讀書的熱情卻喚醒了作者沉睡中的心靈,使其徹底清醒過來。晚窗皎潔,映照著書本的興奮。這體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老擬歸何處,閑應過此生。”表達了作者對老去、歸鄉以及在余生中過著閑散生活的思考和愿望。他在讀書中希望能找到一個歸宿,追求一份安寧的生活。
最后兩句“江湖終一日,拜別便東行。”是作者告別的離愁之詞。江湖是一個廣義的詞,指代人世間的喧囂和紛擾。在這紛擾的世間,作者將告別一切,東行追尋內心的歸所。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簡樸、靜心、知識追求的向往以及對塵世的離愁。通過對讀書和歸鄉的理解與希冀,表達了對于內心尋求安寧與歸宿的渴望。
“睡魂春夢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shū shì jì suǒ zhī
長安書事寄所知
dì lǐ běn wú míng, duān jū yǒu dào qíng.
帝里本無名,端居有道情。
shuì hún chūn mèng duàn, shū xìng wǎn chuāng míng.
睡魂春夢斷,書興晚窗明。
lǎo nǐ guī hé chǔ, xián yīng guò cǐ shēng.
老擬歸何處,閑應過此生。
jiāng hú zhōng yī rì, bài bié biàn dōng xíng.
江湖終一日,拜別便東行。
“睡魂春夢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