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我出幽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引我出幽岑”全詩
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
白日欺玄鬢,滄江負素心。
神仙倘有術,引我出幽岑。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避暑》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避暑》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詩人逃避炎熱的夏季,回歸清涼的林間,并思念起故鄉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當暑憶歸林,
陶家借柳陰。
蟬從初伏噪,
客向晚涼吟。
白日欺玄鬢,
滄江負素心。
神仙倘有術,
引我出幽岑。
詩意上,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避暑的向往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在炎熱的夏季回憶起歸林的涼爽,渴望故鄉的清涼之地。詩中也描繪了夏季的自然聲音,如初伏時節蟬鳴之聲,以及夜晚在涼爽之地吟唱詩歌的景象。
通過對白日欺玄鬢和滄江負素心的描寫,詩人用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歲月的感慨和自己素心的平和寧靜。最后兩句“神仙倘有術,引我出幽岑”,表明詩人渴望擺脫塵世的束縛,追尋神仙的生活方式,希望神仙能夠指引自己離開塵世的幽岑之地。
整首詩詞以平淡自然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清涼宜人環境的向往和對離塵脫俗生活的渴望,展現出一種超然物外、追求內心平靜和自由的境界。
“引我出幽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 shǔ
避暑
dāng shǔ yì guī lín, táo jiā jiè liǔ yīn.
當暑憶歸林,陶家借柳陰。
chán cóng chū fú zào, kè xiàng wǎn liáng yín.
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
bái rì qī xuán bìn, cāng jiāng fù sù xīn.
白日欺玄鬢,滄江負素心。
shén xiān tǎng yǒu shù, yǐn wǒ chū yōu cén.
神仙倘有術,引我出幽岑。
“引我出幽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