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永秋燈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夢永秋燈滅”全詩
風雷幾夜坐,山水半年行。
夢永秋燈滅,吟孤曉露明。
前心若不遂,有恥卻歸耕。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陜下投姚諫議》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陜下投姚諫議
舊業在東鄙,西游從楚荊。
風雷幾夜坐,山水半年行。
夢永秋燈滅,吟孤曉露明。
前心若不遂,有恥卻歸耕。
譯文:
我曾擔任官職在東鄙,如今西行游歷楚荊。
夜晚坐聽風雷,長年行走山水之間。
不斷做夢,燈火永遠在秋天熄滅,黎明時分獨自吟唱露水的明亮。
如果以前的心愿未能實現,我寧愿回歸田野務農,也不愿失去恥辱。
詩意:這首詩講述了作者李頻放棄官職,離開自己的家鄉,在東鄙從事舊業的經歷。他輾轉西行,游歷楚荊,身臨山水之間,細心感受自然的美妙。他夜晚沉思,聽風雷,深思熟慮。在他的夢里,他看到了燈火在永遠的秋天熄滅,而黎明時分,他獨自吟唱著明亮的露水。盡管他的前程并未順利,但他寧愿歸耕田野,也不愿喪失恥辱。
賞析: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對傳統價值觀的堅守。詩人放棄官職,離開東鄙,追求個人的理想和自由,選擇了與自然相伴而行的旅程。他在旅途中體驗到了山水的壯麗,深夜靜寂中的風雷之聲,以及清晨的露水,都成為他創作的靈感。盡管他的前途未能如愿,但他仍然堅守著自己的價值觀,并且保持了內心的堅韌和清醒。詩中的反思和追求自由的態度,對于當時的社會和個體來說,都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夢永秋燈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ǎn xià tóu yáo jiàn yì
陜下投姚諫議
jiù yè zài dōng bǐ, xī yóu cóng chǔ jīng.
舊業在東鄙,西游從楚荊。
fēng léi jǐ yè zuò, shān shuǐ bàn nián xíng.
風雷幾夜坐,山水半年行。
mèng yǒng qiū dēng miè, yín gū xiǎo lù míng.
夢永秋燈滅,吟孤曉露明。
qián xīn ruò bù suí, yǒu chǐ què guī gēng.
前心若不遂,有恥卻歸耕。
“夢永秋燈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