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求名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里求名老”全詩
風高斜漢動,葉下曲江寒。
帝里求名老,空門見性難。
吾師無一事,不似在長安。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輩赴青州)》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輩赴青州)》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夜的慈恩寺的遂上人院中獨自倚欄欣賞潔凈寧靜的夜色,表達了對求名之路的疲倦和對空門之道的向往。
滿閣終南色,清宵獨倚欄。
這首詩的第一句寫的是慈恩寺中的滿閣,以及山色終南美麗的景色。第二句寫的是詩人獨自在這樣的景色中倚欄欣賞。
風高斜漢動,葉下曲江寒。
第三句寫的是風勁,斜漢指的是北斗星的位置變動,葉下指的是寒風吹動樹葉的聲音。
帝里求名老,空門見性難。
第四句寫的是在長安這樣的皇城中,追求功名已經老了;而空門修行卻并不容易領悟見性的真諦。
吾師無一事,不似在長安。
最后一句寫的是詩人的師傅專心修道,與塵世紛擾無關,不像長安那么繁忙喧囂。
整首詩將自然景色與人生哲理相結合,以現實的背景反襯出追求功名和修行之間的對比。它表達了詩人對于紛繁世事的厭倦和對于寧靜清凈的向往,展現了詩人對于心靈的追求和尋求真理的決心。同時,也透露出了詩人對于現實社會的疲憊和對于空門修行的羨慕。這首詩以淡泊清雅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對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帝里求名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sù cí ēn sì suì shàng rén yuàn yī zuò sòng sòng zhèn xiān bèi fù qīng zhōu
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一作送宋震先輩赴青州)
mǎn gé zhōng nán sè, qīng xiāo dú yǐ lán.
滿閣終南色,清宵獨倚欄。
fēng gāo xié hàn dòng, yè xià qǔ jiāng hán.
風高斜漢動,葉下曲江寒。
dì lǐ qiú míng lǎo, kōng mén jiàn xìng nán.
帝里求名老,空門見性難。
wú shī wú yī shì, bù shì zài cháng ān.
吾師無一事,不似在長安。
“帝里求名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