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可白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深山可白頭”全詩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暮秋重過山僧院》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秋重過山僧院,朝代:唐代,作者:李頻
黃昏時重又來到山里的僧院,
清晨時明亮的河水多少次轉動流淌。
安靜地坐下,迎接小暑的到來,
帶著疾病加入高秋之中。
在靜室中聆聽崇高的理念,
在深山中度過余生。
每天獻上自己種植的果實,
也希望學習獼猴的聰明。
詩詞的中文譯文:
再次到達山里的僧院,夜晚的秋天。
天還沒有完全黑暗,前一天晚上的月光還殘留在天空中。
山僧享用清靜的夜晚,坐在院子里。
明亮的河水緩緩地流過,又會有多少次的轉流。
坐下來,漫步在花園中,
欣賞著此時此刻的美景。
一年一度的小暑又到了,
代表著酷熱的夏天即將來臨。
安靜地體驗著這個時刻,
靜靜地享受這片刻的寧靜。
身體上的疾病,讓我更能感受到高秋的來臨。
在僧院里,我靜聽玄理的教導,
思考著人生的真諦。
深山中過著平靜的生活,
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每天早上,獻上自己種植的果實,
也是希望自己能夠像獼猴一樣聰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再次來到山里的僧院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在寧靜的夜晚思考人生、欣賞自然之美的愉悅心情。作者通過描述明亮的河流和深山的景色,強調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詩中還提到了作者身體上的病痛,這進一步塑造了作者對安寧和康樂的渴望。
整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與安靜的畫面,表達了對寧靜和安謐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從自然中汲取智慧和啟發的心態。作者還將自己與獼猴相比,表達了對聰明智慧的渴望。整首詩以恬靜和平和的語氣展示了作者內心的寧和與謙卑。
“深山可白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qiū zhòng guò shān sēng yuàn
暮秋重過山僧院
què jiē liáng xiāo zuò, míng hé jǐ zhuǎn liú.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ān chán féng xiǎo shǔ, bào jí rù gāo qiū.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jìng shì wén xuán lǐ, shēn shān kě bái tóu.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zhāo zhāo xiàn lín guǒ, yì yù xué mí hóu.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深山可白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