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下授旌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闕下授旌旄”全詩
覓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勞。
天開吹角出,木落上樓高。
閑話錢塘郡,半年聽海潮。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陜府上姚中丞》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陜府上姚中丞,
朝代:唐代,作者:李頻,
關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覓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勞。
天開吹角出,木落上樓高。
閑話錢塘郡,半年聽海潮。
中文譯文:
陜府上的姚中丞,
在唐朝,李頻寫的。
作為關東地區的藩鎮主官,他受封為旌旄授予者。
他苦苦尋找詩句吟唱,為了回報賞識他的人而夜晚坐勞。
當天亮了,他吹響號角出來,看見木葉落在明堂的屋頂上。
他閑話錢塘郡的事,半年時間聽著海潮聲。
詩意:
這首詩主要描繪了唐代時期官員姚中丞的生活。他是關東地區的藩鎮主官,受到封賞。詩中描述了他苦苦尋找詩句吟唱的情景,以表達對別人的賞識的回報,同時也展示了他努力工作的勞累。詩中還描繪了廟堂中的景象和自然的變化,如夜晚天亮吹響號角出來、木葉落在明堂的屋頂上。最后一句提到錢塘郡的閑話,以及作者長時間傾聽海潮的情景。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唐代官員姚中丞的生活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他的努力和辛苦。詩中描繪的景象具有一定的浪漫主義情調,如夜晚吹響號角、木葉落在屋頂上,給人以美感和想象空間。最后一句則以錢塘郡閑話和長時間傾聽海潮的動作,回到了現實生活中,潛含了一種寧靜和隨心所欲的心態。整首詩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展示了唐代官員的生活和情感體驗。
“闕下授旌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ǎn fǔ shàng yáo zhōng chéng
陜府上姚中丞
guān dōng lǐng fān zhèn, què xià shòu jīng máo.
關東領藩鎮,闕下授旌旄。
mì jù qiū yín kǔ, chóu ēn yè zuò láo.
覓句秋吟苦,酬恩夜坐勞。
tiān kāi chuī jiǎo chū, mù luò shàng lóu gāo.
天開吹角出,木落上樓高。
xián huà qián táng jùn, bàn nián tīng hǎi cháo.
閑話錢塘郡,半年聽海潮。
“闕下授旌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