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旄怎么讀 旄的意思

    “旄”字共有2個讀音: [máo]   [mào]  
    旄
    漢字
    讀音 [máo]
    [mào]
    注音 ㄇㄠˊ|ㄇㄠˋ
    部首 [方]  方字旁
    筆畫 總筆畫:10 部外:6
    異體字 ??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65C4
    其它編碼 五筆:yttn|yten 倉頡:ysohu 鄭碼:symm 四角:08214
    筆順編碼 4153313115
    筆順筆畫 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フ
    筆順名稱 點 橫 橫折鉤 撇 撇 橫 撇 橫 橫 豎彎鉤

    旄字的意思

    [máo]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mào]

    古同“”,年老。

    旄字的基本解釋

    máo ㄇㄠˊ


    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子:“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mào ㄇㄠˋ


    古同“”,年老。

    英語 a kind of ancient flag; old

    德語 Banner ( dekoriert mit Rinderschwanzhaaren)? ,Fahne mit Tierschweif ,bejahrt, gealtert

    法語 queue de yack servant d'étendard

    旄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máo

    〈名〉

    (1) 同本義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說文》。本用媽犛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與羽焉。

    右秉白旄。——《書·牧誓》

    建彼旄矣。——《詩·小雅·出車》

    見羽旄之美。——《孟子》

    總光耀之采旄。——《史記·司馬相如傳》

    樂師有旄舞。——《周禮·旄人》

    上將擁旄西出征。——岑參《輪臺歌》

    又如:旄鉞(本為旗幟和兵器。代指軍權);旄麾(即旌麾。帥旗);旄象(飾以象牙的旌旗)

    (2) 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飾物

    羽旄齒革。——《國語·晉語》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3) 牦牛 [yak]

    骍旄之盟。——《左傳·襄公十年》

    又如:旄塵(牦牛和塵);旄氈(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織品);旄牛(即牦牛)

    (4)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yak-like hill]

    旄丘之葛兮。——《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后下曰旄丘。”

    又如:旄敦(旄丘與敦丘)

    (5) 星名 [a kind of star]。

    如:旄星(即旄頭星);旄頭(即昂星)

    (6) 通“髦”。俊杰 [outstanding person]。

    如:旄俊(俊杰之士)

    (7) 通“毛”。[hair;feather;down;wool]

    糞除其顛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詩·邶風·旄丘》

    (8) 另見 mào

    基本詞義


    mào

    〈形〉

    (1) 年老 [old]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兒);旄期(老年)

    (2) 眼睛昏花 [confused]

    旄不知人。——《戰國策》

    (3) 另見 máo

    旄字的辭典解釋

    旄ㄇㄠˊmáo 名

    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書經·牧誓》:「右秉白旄以麾。」《文選·曹植·洛神賦》:「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借指旄牛。《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其獸則??旄貘犛。」

    旄ㄇㄠˋmào 形

    毛長。《爾雅·釋獸》:「旄毛狗足。」晉·郭璞·注:「旄,毛?長。」

    老。《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傳·太史公曰》:「(春申君)?後制於李園,旄矣。」

    昏亂。《戰國策·楚策一》:「水漿無入口,瘨而殫悶,旄不知人。」通「耄」。

    老人。《禮記·射義》:「旄期稱道不亂。」通「耄」。

    康熙字典解釋

    旄【卯集下】【方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毛。《說文》幢也。《書·泰誓》右秉白旄以麾。《釋文》白旄,旄牛尾。《詩·鄘風》孑孑干旄。《傳》注,旄於干者,大夫之旃也。《周禮·春官·旄人註》旄,旄牛尾,舞者所持以指麾。

    又《詩·邶風·旄丘傳》前高後下曰旄丘。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昴曰旄頭。《註》昴七星爲旄頭。

    又騎名。《後漢·光武紀》賜東海王旄頭。《註》秦文公時,梓樹化爲牛,以騎擊之,騎不勝,或墮地,髻解披髮,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頭騎。

    又《廣韻》《集韻》??莫報切,音帽。麕毛?長也。

    又與耄通。《周禮·秋官·司刺》再赦曰老旄。《孟子》反其旄倪。

    又《集韻》亡遇切,音務。嵍,或作旄。山名。

    又《韻補》葉蒙晡切《傅毅·洛神賦》昆山美玉,濤海明珠,金銀璆琳,翠??貂旄。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旄【卷七】【?部】

    幢也。從?從毛,毛亦聲。莫袍切

    說文解字注

    (旄)幢也。劉熙曰。幢、童也。其皃童童也。廣雅曰。幢謂之?。爾雅曰。翢、?也。毛傳曰。翿者、?也。翳也。羽部曰。翳者、翳也。所以舞也。人部曰。儔者、翳也。按或用羽。或用犛牛尾。或兼用二者。翢儔翿實一字。?俗作?。亦卽?字。爾雅、毛傳皆以今字釋古字耳。幢亦卽?字。古?聲、周聲與童聲轉移。如詩以調韻同、漢縣鮦陽讀如紂之比。其始衹有?字。繼乃有?。繼乃有幢。皆後出。故許書不列?幢二篆。此釋旄必云幢、不云?者。?嫌舞者所持。旄是旌旗之名。漢之羽葆幢。以犛牛尾爲之。如斗。在乘輿左騑。馬頭上。用此知古以犛牛尾注竿首。如斗童童然。故詩言干旄、言建旄、言設旄。有旄則亦有羽。羽或全或析。言旄不言羽者舉一以晐二。其字從?從毛。亦舉一以晐二也。以犛牛尾注旗竿。故謂此旗爲旄。因而謂犛牛尾曰旄。謂犛牛曰旄牛。名之相因者也。禹貢?言羽旄。周禮旄人、旄舞。皆謂犛牛尾曰旄也。從?。毛聲。舉形聲包會意。莫袍切。二部。

    旄字組詞

    旄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旄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