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禁煙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柳色禁煙村”全詩
幾宿投山寺,孤帆過海門。
□聲潑火雨,柳色禁煙村。
定看堂高后,斑衣滅淚痕。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蘇州寒食日送人歸覲》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蘇州寒食日送人歸覲
江城寒食下,花木慘離魂。
幾宿投山寺,孤帆過海門。
雨聲潑火雨,柳色禁煙村。
定看堂高后,斑衣滅淚痕。
這首詩是李頻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描繪了寒食日送人歸覲的情景。
詩中提到的江城寒食是指蘇州地區在清明節期間的一個寒食節,而詩人又以江城寒食為背景,描述了一位人從城里的花木辭別中離開,離去的情景。
詩人在詩中提到,離別之前,這位人在山寺中住了幾個晚上。在離開之時,他乘坐獨自的帆船過海門(蘇州著名的景點之一)離去。
接著詩人以形容艷麗的詞語表達了下雨的聲音,形容了被柳枝遮擋的村莊。這些描寫給人一種寂靜、悲涼的感覺。
最后兩句描寫了這位人離去之后的情景。他離去后,留下的只是衣衫上斑駁的淚痕,寓意著詩人內心的抑郁與離別的痛苦。這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與離別的不舍之情。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凄涼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傷感和哀思,同時又滲透出人生的辛酸和無奈。
“柳色禁煙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ū zhōu hán shí rì sòng rén guī jìn
蘇州寒食日送人歸覲
jiāng chéng hán shí xià, huā mù cǎn lí hún.
江城寒食下,花木慘離魂。
jǐ sù tóu shān sì, gū fān guò hǎi mén.
幾宿投山寺,孤帆過海門。
shēng pō huǒ yǔ, liǔ sè jìn yān cūn.
□聲潑火雨,柳色禁煙村。
dìng kàn táng gāo hòu, bān yī miè lèi hén.
定看堂高后,斑衣滅淚痕。
“柳色禁煙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