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葬大夫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葬大夫骨”全詩
始隨蒼梧云,不返蒼龍闕。
宮女衣不香,黃金賜白發。
留此奉天下,所以無征伐。
至今汨羅水,不葬大夫骨。
分類:
作者簡介(曹鄴)
曹鄴,字鄴之,桂州(桂林)陽朔人,與晚唐著名詩人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
《文宗陵》曹鄴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文宗陵》是唐代詩人曹鄴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年的堯舜之心,心已化為塵土。
從最初隨著蒼梧山的云彩飄蕩,不再回到皇宮的玉階。
宮女們的衣裳已不再芬芳,黃金賞賜給已經白發蒼蒼的人。
留下這一切來奉獻天下,為了使戰爭不再發生。
直到現在,汨羅河的水也沒有埋葬大夫的骨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堯舜之心的贊頌,并通過對比的手法揭示了時代的變遷和權力的腐敗。堯舜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圣君,代表著高尚的德行和智慧。詩中提到的堯舜之心被描述為千年來一直存在,但現在已經化為塵土,意味著這種高尚的品質已經消逝。作者通過描述堯舜心已歿,不再回到皇宮,以及宮女衣不香、賞賜給白發的黃金,揭示了當時的社會腐敗和道德淪喪。這種對權力腐敗的批判,是詩人對唐代社會現實的觸動和反思。
詩中還提到“留此奉天下,所以無征伐”,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向往和渴望。詩人認為,將堯舜之心奉獻給天下,可以避免戰爭的發生,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最后兩句“至今汨羅水,不葬大夫骨”,通過描繪汨羅水不肯埋葬大夫的骨骸,表達了對優秀人才被忽視和遺忘的悲痛之情。這也是對時代對待英才的不公和枉然的反思。
整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描繪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腐敗和對和平、優秀人才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思想內涵。
“不葬大夫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zōng líng
文宗陵
qiān nián yáo shùn xīn, xīn chéng shēn yǐ mò.
千年堯舜心,心成身已歿。
shǐ suí cāng wú yún, bù fǎn cāng lóng quē.
始隨蒼梧云,不返蒼龍闕。
gōng nǚ yī bù xiāng, huáng jīn cì bái fà.
宮女衣不香,黃金賜白發。
liú cǐ fèng tiān xià, suǒ yǐ wú zhēng fá.
留此奉天下,所以無征伐。
zhì jīn mì luó shuǐ, bù zàng dài fū gǔ.
至今汨羅水,不葬大夫骨。
“不葬大夫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