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鼓裂二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鼙鼓裂二景”全詩
木中不生火,高殿禍頃刻。
誰將白帝子,踐我禮義域。
空持拔山志,欲奪天地德。
軹道人不回,壯士斷消息。
父母骨成薪,蟲蛇自相食。
鼎亂陰陽疑,戰盡鬼神力。
東郊龍見血,九土玄黃色。
鼙鼓裂二景,妖星動中國。
圓丘無日月,曠野失南北。
徒流殺人血,神器終不忒。
一馬渡空江,始知賢者賊。
分類:
作者簡介(曹鄴)
曹鄴,字鄴之,桂州(桂林)陽朔人,與晚唐著名詩人劉駕、聶夷中、于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
《秦后作》曹鄴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秦國滅亡后的感慨
大道沒有謙遜之人居住,遍及四方的土地也只能得以安寧,
在木材中不讓火焰升起,高殿上的禍患只是一頃刻的時間。
誰會讓白帝的子孫踐踏我們的禮儀境界,
毫無理智地想要奪取天地的大德。
路上的人走著走著就不再回頭,英勇的士兵沒有了消息。
父母的尸骨化為柴薪,昆蟲和蛇互相吞食。
鼎亂了陰陽的平衡,戰爭耗盡了鬼神的力量。
東郊的天空出現了龍的血跡,九州大地變得暗淡無光。
戰鼓聲中傳來兩次崩潰的景象,妖星動搖著整個中國。
圓丘上看不到日月,曠野迷失了南北的方位。
只有殺戮和流血,神圣的器物最終也不完整。
只有一匹馬渡過了空無的江河,才知道明智者也可能是賊。
詩意和賞析:
這首《秦后作》表達了作者對于秦朝統治的不滿和憂慮。他認為在秦朝,沒有謙遜謙和之人的地位,而大道上充滿了權謀和暴力。即使是象征著高殿和權勢的地方也不可避免地出現禍患。他反對白帝子孫踐踏自己的禮儀和價值觀,認為他們背離了道德和大德。作者描繪了戰爭的慘狀,展示了社會的混亂和道德的低落。最后,他指出即使明智的人也可能成為賊,暗示了秦朝秩序的破裂以及道德的喪失。
這首詩詞的寫作風格簡潔明快,充滿了強烈的抗議和思考。作者通過描繪社會的黑暗面來表達對秦朝統治的不滿,并以對比的方式展示了秦朝時代的混亂和失序。通過表現出對于道德和文化的關注,作者給人一種深思熟慮的感覺,詩詞中的意象也極具視覺沖擊力,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體而言,這首詩詞表達出了作者對于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呼吁人們追求道德和謙遜,以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秩序。
“鼙鼓裂二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hòu zuò
秦后作
dà dào bù jū qiān, bā huāng ān gǒu dé.
大道不居謙,八荒安茍得。
mù zhōng bù shēng huǒ, gāo diàn huò qǐng kè.
木中不生火,高殿禍頃刻。
shuí jiāng bái dì zi, jiàn wǒ lǐ yì yù.
誰將白帝子,踐我禮義域。
kōng chí bá shān zhì, yù duó tiān dì dé.
空持拔山志,欲奪天地德。
zhǐ dào rén bù huí, zhuàng shì duàn xiāo xī.
軹道人不回,壯士斷消息。
fù mǔ gǔ chéng xīn, chóng shé zì xiāng shí.
父母骨成薪,蟲蛇自相食。
dǐng luàn yīn yáng yí, zhàn jǐn guǐ shén lì.
鼎亂陰陽疑,戰盡鬼神力。
dōng jiāo lóng jiàn xuè, jiǔ tǔ xuán huáng sè.
東郊龍見血,九土玄黃色。
pí gǔ liè èr jǐng, yāo xīng dòng zhōng guó.
鼙鼓裂二景,妖星動中國。
yuán qiū wú rì yuè, kuàng yě shī nán běi.
圓丘無日月,曠野失南北。
tú liú shā rén xuè, shén qì zhōng bù tè.
徒流殺人血,神器終不忒。
yī mǎ dù kōng jiāng, shǐ zhī xián zhě zéi.
一馬渡空江,始知賢者賊。
“鼙鼓裂二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