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盡知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此盡知非”全詩
及戶無行跡,游方應未歸。
平生無限事,到此盡知非。
獨倚松門久,陰云昏翠微。
作者簡介(于武陵)
于武陵,會昌時人。其詩題材上以寫景送別的為主,同時寄寓濃濃的鄉思友情;詩風如羌管蘆笛,悠揚沉郁。佳作很多,有《贈賣松人》、《早春山行》、《送酂縣董明府之任》、《洛陽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贈賣松人》一詩寫一賣松人想“劚(音zhu逐,砍、掘之意)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但結果事與愿違,“長安重桃李”(長安人只喜歡桃李,對傲雪凌霜的松樹一點興趣也沒有),由此詩人感嘆他是“徒染六街塵”,空忙了一場。此詩借事諷世,確能起到遣人深思的效果,因此流傳頗廣。詩一卷(全唐詩中卷第五百九十五)。
《訪道者不遇(一作訪僧不遇)》于武陵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道者不遇》(一作《訪僧不遇》)
人間惟此路,長得綠苔衣。
及戶無行跡,游方應未歸。
平生無限事,到此盡知非。
獨倚松門久,陰云昏翠微。
中文譯文:
在人間只有這一條路,長滿了綠苔。
門口沒有行人的足跡,游方的人應該還未回來。
一生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到了這里才發現都是虛妄。
獨自倚在松門旁久久不動,陰云籠罩下的林木顯得模糊朦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訪客到達一處僻靜的地方,但卻沒有遇見道士或者禪師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對人生的思考和領悟。
詩的開頭描述了這條路上長滿了綠苔,顯示出這個地方很少有人經過,寂靜而荒涼。門口沒有任何人經過的痕跡,可以推斷游方的人應該還沒有回來。這里的景色與繁忙喧囂的人間截然不同,給人一種寧靜和平靜的感覺。
接下來的句子,詩人寫到自己一生經歷了很多事情,但是到了這里才發現這些事情都是虛妄而空。也就是說,人們在忙忙碌碌中追求的名利地位都是虛幻的,只有在這樣的地方,才能看清這其中的真相。
最后兩句是詩人在環顧四周,獨自倚在松門旁久久不動,看著陰云籠罩下的林木顯得模糊不清。這種境界在佛教和道家中被視為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詩人陶醉其中。
整首詩以淡泊的情感描繪了一個寂靜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人生浮華虛妄的覺悟,以及對超脫塵世的追求。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個人感悟的表達,使得詩的意境更加深遠,具有一定的禪意。
“到此盡知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dào zhě bù yù yī zuò fǎng sēng bù yù
訪道者不遇(一作訪僧不遇)
rén jiān wéi cǐ lù, zhǎng de lǜ tái yī.
人間惟此路,長得綠苔衣。
jí hù wú xíng jī, yóu fāng yīng wèi guī.
及戶無行跡,游方應未歸。
píng shēng wú xiàn shì, dào cǐ jǐn zhī fēi.
平生無限事,到此盡知非。
dú yǐ sōng mén jiǔ, yīn yún hūn cuì wēi.
獨倚松門久,陰云昏翠微。
“到此盡知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