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何事卻談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朝何事卻談空”全詩
臺城兵匝無人敵,閑臥高僧滿梵宮。
作者簡介(汪遵)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棠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浐間,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詢其因何事來京,遵答以來就貢。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與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寄托了對現實生活的深沉感慨。
《梁寺》汪遵 翻譯、賞析和詩意
《梁寺》是一首唐代詩歌,作者是汪遵。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立國從來為戰功,
一朝何事卻談空。
臺城兵匝無人敵,
閑臥高僧滿梵宮。
這首詩表達了梁寺的特殊境遇和主題。詩的第一句“立國從來為戰功”,意味著建立國家的基礎是依靠戰爭取得的勝利。然而,當時的梁寺景象卻與這種勇猛的壯麗氛圍大相徑庭。第二句“一朝何事卻談空”,意味著一旦沒有戰爭需要解決,梁寺內部充斥著渾渾噩噩的空虛。
接下來的兩句“臺城兵匝無人敵,閑臥高僧滿梵宮”直接描寫了梁寺的景象。第三句“臺城兵匝無人敵”意味著梁寺內的士兵兵力強大,任何外敵都無法與之匹敵。然而,他們卻閑散無所事事,沒有什么具體任務可完成。第四句“閑臥高僧滿梵宮”則表明了梁寺內大量的僧侶,他們在佛國中過著閑散的生活。
整首詩詞通過對梁寺的描述,展現了一種封建時代的矛盾和無奈。梁寺作為立國的象征,在戰爭時展現出強大的力量,但在和平時期卻顯得無所用之。士兵們閑散無事,僧侶們過著寧靜的生活,形成了一種滿足現狀卻又有點苦悶的氛圍。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這種矛盾,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一朝何事卻談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g sì
梁寺
lì guó cóng lái wèi zhàn gōng, yī zhāo hé shì què tán kōng.
立國從來為戰功,一朝何事卻談空。
tái chéng bīng zā wú rén dí, xián wò gāo sēng mǎn fàn gōng.
臺城兵匝無人敵,閑臥高僧滿梵宮。
“一朝何事卻談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