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梁遺骨逐妻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杞梁遺骨逐妻回”全詩
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分類:
作者簡介(汪遵)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棠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浐間,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詢其因何事來京,遵答以來就貢。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與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寄托了對現實生活的深沉感慨。
《杞梁墓》汪遵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名:《杞梁墓》
作者:汪遵
朝代:唐代
中文譯文:
長城摧毀萬仞高,
逐妻回歸杞梁墓。
南鄰北里皆孀婦,
誰能解我堅定之心?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長城的破壞與唐朝邊境沖突帶來的惡果。杞梁的遺骨將被送回家鄉,這個地方成了孀婦的聚集地。詩人表達了自己堅定的心志,并對即將面臨的困境提出質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長城摧毀的悲憤以及對家鄉重歸故里的期待。通過描述南鄰和北里也都成了孀婦,詩人表達了對于舊舍的擔心和對未來的猶豫。整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作者個人心境的表達,揭示了歷史變遷和生活困境對人們心靈的沖擊,讓讀者產生共鳴。詩人通過短小精煉的詩句,傳達出對于命運無常的思考和對未來的疑慮。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堅定的內心與猶豫的現實之間的矛盾,讓讀者深思人生的坎坷和追求。
汪遵是唐代詩人,他的詩作多描寫生活、表達情感,語言簡潔明快。《杞梁墓》通過描述長城破毀、杞梁遺骨遷回等情節,傳達出作者面臨逆境時的堅定與猶豫之間的掙扎,體現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個人命運的思考。
“杞梁遺骨逐妻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ǐ liáng mù
杞梁墓
yī jiào cháng chéng wàn rèn cuī, qǐ liáng yí gǔ zhú qī huí.
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nán lín běi lǐ jiē shuāng fù, shuí jiě jiān xīn jì cǐ lái.
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杞梁遺骨逐妻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