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時還作漢公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逢時還作漢公卿”全詩
應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
分類:
作者簡介(汪遵)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棠在京師,偶送客至灞、浐間,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詢其因何事來京,遵答以來就貢。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與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他的詩絕大部分是懷古詩,有的是對歷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頌;有的是借歷史人物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情緒;有的是歌頌歷史上的興亡故事來警告當時的統治者;有的直接反映當時的現實生活,這些詩都有一定的思想意義。寄托了對現實生活的深沉感慨。
《升仙橋》汪遵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升仙橋
題橋貴欲露先誠,此日人皆笑率情。
應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
譯文:
升仙橋,你想顯示你的高貴之情,而今天大家都笑你追隨潮流。
你以為驚訝臨邛的酒客,會是逢時之下,成為漢朝的公卿。
詩意:
《升仙橋》是汪遵寫給一座橋的題記。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連接兩個世界的紐帶,有著寓意深遠的象征意義。詩人汪遵在這首詩中寫道,升仙橋想要以高貴之情展示自己,但如今的人都嘲笑他追求潮流。詩人隨后寫道,橋想要驚訝臨邛的酒客,預示著他們將會在適當的時機成為漢朝的公卿。
賞析:
這首詩以題橋的方式展示了對高貴之情的諷刺,同時也揭示了社會中不同人物追求權勢和地位的心態。橋以自己的高貴為傲,卻被人們嘲笑,暗示了現實社會中許多人追逐權勢和榮耀,卻往往無法獲得真正的尊重和認可。詩中提到的臨邛是指成都,橋想引起成都的酒客的驚嘆,預示著他們將來會成為漢朝的重要官員,顯示了橋的自負和對未來的吹噓。整首詩通過對橋和人們的對話,揭示了一種虛榮和勢力欲望的社會現象,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逢時還作漢公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ēng xiān qiáo
升仙橋
tí qiáo guì yù lù xiān chéng, cǐ rì rén jiē xiào lǜ qíng.
題橋貴欲露先誠,此日人皆笑率情。
yīng yà lín qióng gū jiǔ kè, féng shí hái zuò hàn gōng qīng.
應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
“逢時還作漢公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