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水暮逶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水暮逶迤”全詩
攬泣固無趣,銜杯空爾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東泛,歸騎亦西馳。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
分類:
作者簡介(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贈蘇少府赴任江南余時還京》崔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送蘇少府赴任江南,余時還京
丈夫不嘆別,達士自安卑。
攬泣固無趣,銜杯空爾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東泛,歸騎亦西馳。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
詩意:這首詩是崔湜寫給蘇少府赴任江南后歸京的贈詩。詩中表達了情感真摯的別離和追念之情。
賞析:該詩通過描繪別離時的情景和表達內心的感受,展現了作者與蘇少府的深厚友誼。在第一句中,作者表達了真正的男子漢不應該抱怨離別,有志之士應該自愿選擇卑微的安靜。接下來的幾句中,作者感嘆離別的無趣,以及與蘇少府共飲無味之感。通過這種描寫,詩中情緒更為凄涼。接下來的幾句通過描繪風景的變化,如流云、春天、水流等,突出了離別的苦澀和返鄉的喜悅。最后兩句表達了友誼的重要性,即便有遠距離的阻隔,真正珍貴的是相互的了解與陪伴。整首詩通過描繪離別的辛酸以及友情的深厚,表達了作者對蘇少府的思念和祝愿。
“去水暮逶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ū shào fǔ fù rèn jiāng nán yú shí hái jīng
贈蘇少府赴任江南余時還京
zhàng fū bù tàn bié, dá shì zì ān bēi.
丈夫不嘆別,達士自安卑。
lǎn qì gù wú qù, xián bēi kōng ěr wèi.
攬泣固無趣,銜杯空爾為。
liú yún chūn yǎo tiǎo, qù shuǐ mù wēi yí.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xíng zhōu hū dōng fàn, guī qí yì xī chí.
行舟忽東泛,歸騎亦西馳。
qín dì duō fāng cǎo, jiāng tán yǒu guì zhī.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shuí yán zǔ xiá kuò, suǒ guì zài xiāng zhī.
誰言阻遐闊,所貴在相知。
“去水暮逶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