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關搖別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鄉關搖別思”全詩
山川凌玉嶂,旌節下金微。
路向南庭遠,書因北雁稀。
鄉關搖別思,風雪散戎衣。
歲盡仍為客,春還尚未歸。
明年征騎返,歌舞及芳菲。
分類:
作者簡介(崔湜)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瀾,定州安喜(今河北定縣)人,唐朝宰相,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戶部尚書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進士及第,曾參與編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兒,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又起復為尚書左丞。唐中宗駕崩后,崔湜依附韋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變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并進中書令。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嶺南,途中被賜死。時年四十三歲。
《早春邊城懷歸》崔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早春邊城懷歸》
大漠中飛著羽書,
長城上仍未解圍。
山川凌霄的玉嶂,
旌旗下的金微。
向南庭的路遙遠,
北方候鳥稀。
故鄉的關口搖動思念,
風雪中灑下戰袍衣。
歲月催人為客,
春天還未歸來。
明年征戰的騎兵歸來,
歌舞和芳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湜的作品,描述了在邊城的早春時節中懷念歸鄉的情景。
詩人以大漠飛羽書、長城未解圍的圖景開篇,將戰爭和別離的主題引入詩中。接著通過描繪山川高聳、旌節飄搖,表現了邊城戰爭的殘酷和冷寂。詩中的南庭和北雁分別代表著離鄉的遠方和鄉愁,表達出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人也對戰爭的無休止和歲月流轉的無情感到了無奈和疲憊,稱自己仍然是一位客人,春天的歸來目前還未實現。然而,他依然抱有希望,相信明年征戰的騎兵會歸來,歌舞和芳菲將會隨之而至。
這首詩以簡練而凝練的筆觸描繪了邊塞戰爭的殘酷和離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戰爭歲月和歸鄉希望的交織,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和家鄉的熱愛和向往。整首詩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鄉關搖別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chūn biān chéng huái guī
早春邊城懷歸
dà mò yǔ shū fēi, cháng chéng wèi jiě wéi.
大漠羽書飛,長城未解圍。
shān chuān líng yù zhàng, jīng jié xià jīn wēi.
山川凌玉嶂,旌節下金微。
lù xiàng nán tíng yuǎn, shū yīn běi yàn xī.
路向南庭遠,書因北雁稀。
xiāng guān yáo bié sī, fēng xuě sàn róng yī.
鄉關搖別思,風雪散戎衣。
suì jǐn réng wèi kè, chūn hái shàng wèi guī.
歲盡仍為客,春還尚未歸。
míng nián zhēng qí fǎn, gē wǔ jí fāng fēi.
明年征騎返,歌舞及芳菲。
“鄉關搖別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