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手搦霜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滿手搦霜鱗”全詩
既為菱浪飐,亦為蓮泥膠。
人立獨無聲,魚煩似相抄。
滿手搦霜鱗,思歸舉輕棹。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皮日休在《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罩》這首詩中描寫了漁民在湖上捕魚時使用的漁具——罩。他通過描寫罩的輕盈和靈活,表現了漁民的熟練技藝和專注心思。
詩中描述了一名漁民身穿芒鞋,踏在葑中(水草)上。他每邁一步,都輕輕沉入水中捕魚的罩子。這種罩子不僅能夠應對湖水波瀾,還能黏附于蓮泥上。漁民站在罩子上沒發出任何聲響,仿佛化身成了魚,讓魚群誤以為是同類。
漁民手上沾滿了湖水中的霜和魚鱗,但他沒有流露出任何厭煩之情。他只想著回家,于是輕輕舉起槳,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返樸歸真的場景,通過漁民的專注和技藝,展現了漁業文化的魅力。它也反映出皮日休對漁民的敬佩之情,以及對自然界的欣賞和對寧靜與寧和的追求。
“滿手搦霜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lǔ wàng yú jù shí wǔ yǒng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
máng xié xià fēng zhōng, bù bù shěn qīng zhào.
芒鞋下葑中,步步沈輕罩。
jì wèi líng làng zhǎn, yì wèi lián ní jiāo.
既為菱浪飐,亦為蓮泥膠。
rén lì dú wú shēng, yú fán shì xiāng chāo.
人立獨無聲,魚煩似相抄。
mǎn shǒu nuò shuāng lín, sī guī jǔ qīng zhào.
滿手搦霜鱗,思歸舉輕棹。
“滿手搦霜鱗”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