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濤頭倏爾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濤頭倏爾過”全詩
濤頭倏爾過,數頃跳鯆cr.
不是細羅密,自為朝夕驅。
空憐指魚命,遣出海邊租。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滬》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滬》是唐代皮日休所寫的一首詩詞,贊美漁民在海上勇敢捕魚的精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滬浦中樛甚穩當,漁網猶如蝦的須。波浪高過船頭,幾頃海面上魚兒躍起,不用精致的羅網,自在地追逐,每天早晚都去捕魚,可憐那指魚的生命,被人賣到海邊。
詩中描繪了海上漁民的勞動場景,波浪翻滾,船只搖搖晃晃,漁網張開,仿佛長滿蝦須般的穩固。船在波瀾壯闊的海面上穿梭而過,魚兒躍出水面,跳躍的同時被漁網捕捉,這些漁民既不需要細致精密的漁網,也不用費力驅動,只需順風順水即可。作者感嘆這些魚兒的命運是多么凄慘,被人捕獲后被賣到海邊。
這首詩詞表現了漁民們在海上捕魚的生活場景,其筆觸簡練,描述了波濤洶涌的海洋,漁民們勇敢地直接面對風浪。暗含漁民們為生活奔波努力卻命運不濟的情感。作者通過這幅畫面抒發了對勞動階層的敬佩和同情,歌頌了他們頑強的精神。整首詩詞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是對世俗中普通人群的歌頌和關懷。
“濤頭倏爾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lǔ wàng yú jù shí wǔ yǒng hù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滬
bō zhōng zhí shén gù, zhé zhé rú xiā xū.
波中植甚固,磔磔如蝦須。
tāo tóu shū ěr guò, shù qǐng tiào pū cr.
濤頭倏爾過,數頃跳鯆cr.
bú shì xì luó mì, zì wèi zhāo xī qū.
不是細羅密,自為朝夕驅。
kōng lián zhǐ yú mìng, qiǎn chū hǎi biān zū.
空憐指魚命,遣出海邊租。
“濤頭倏爾過”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