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種魚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種魚利”全詩
池中得春雨,點點活如蟻。
一月便翠鱗,終年必赪尾。
借問兩綬人,誰知種魚利。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種魚
移土湖岸邊,
一半和魚子。
池中得春雨,
點點活如蟻。
一月便翠鱗,
終年必赪尾。
借問兩綬人,
誰知種魚利。
中文譯文:
在湖岸邊移土,
一半是為了種魚。
池中得到春雨,
點點水珠像螞蟻一樣活躍。
一個月后魚就長出翠綠的鱗片,
一年結束時它們必然有紅色的尾巴。
問問那兩位一直在養魚的人,
誰知道種魚的好處。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寫的一首詩,描繪了一種魚的養殖技術和養魚的好處。詩人通過描述移土湖邊養魚的過程來展示種魚的益處,同時也傳遞了一種種植養殖的積極向上的農耕文化。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明了的語言,通過描述養魚的全過程,表達了一種科學種植養殖的樂趣。詩中使用了具體的場景描寫,揭示出養魚所需的步驟和耐心,以及魚的成長過程。最后兩句直接向讀者提問,展示了散文化的表現形式。
整首詩輕盈流暢,以簡單而又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一種務實的農耕生活狀態。通過細膩的描寫,使讀者仿佛親眼目睹了養魚的過程,感受到當時的鄉村風情和詩人對農業的贊頌。
“誰知種魚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lǔ wàng yú jù shí wǔ yǒng
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
yí tǔ hú àn biān, yī bàn hé yú zǐ.
移土湖岸邊,一半和魚子。
chí zhōng de chūn yǔ, diǎn diǎn huó rú yǐ.
池中得春雨,點點活如蟻。
yī yuè biàn cuì lín, zhōng nián bì chēng wěi.
一月便翠鱗,終年必赪尾。
jiè wèn liǎng shòu rén, shéi zhī zhǒng yú lì.
借問兩綬人,誰知種魚利。
“誰知種魚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