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掛幽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山掛幽夢”全詩
寒恐結紅鉛,暖疑銷紫汞。
圓如玉軸光,脆似瓊英凍。
每為遇之疏,南山掛幽夢。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茶中雜詠·茶筍》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茶中雜詠·茶筍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巖洞。
寒恐結紅鉛,暖疑銷紫汞。
圓如玉軸光,脆似瓊英凍。
每為遇之疏,南山掛幽夢。
詩意:
這首詩以茶筍為題材,描述了茶筍的形態和特點,同時也表達了對茶筍的喜愛之情。作者用獨特的比喻手法,將茶筍與巖洞、紅鉛、紫汞、玉軸、瓊英等相聯系,以突出茶筍的美感和獨特之處。整首詩表現出茶筍生長的環境與狀態,以及作者對其之喜愛和推崇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茶筍為對象,通過描述茶筍的特點和形態,展示了詩人對茶筍的喜愛之情。茶筍在詩中被形容為“褎然三五寸”,不僅富有神秘感,而且顯得嬌小可愛。茶筍生長在巖洞中,表現出茶筍對環境的依賴和扎根深處的力量。作者還借鑒了紅鉛、紫汞、玉軸、瓊英等形象,以增加了詩中景物的藝術效果。整首詩以描寫茶筍的形態和特點為主線,以抒發作者對茶筍之喜愛之情為主旨,通過對茶筍的描繪和贊美,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的敬愛之情和對生命的贊嘆之情,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受。
“南山掛幽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 zhōng zá yǒng chá sǔn
茶中雜詠·茶筍
xiù rán sān wǔ cùn, shēng bì yī yán dòng.
褎然三五寸,生必依巖洞。
hán kǒng jié hóng qiān, nuǎn yí xiāo zǐ gǒng.
寒恐結紅鉛,暖疑銷紫汞。
yuán rú yù zhóu guāng, cuì shì qióng yīng dòng.
圓如玉軸光,脆似瓊英凍。
měi wèi yù zhī shū, nán shān guà yōu mèng.
每為遇之疏,南山掛幽夢。
“南山掛幽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