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睛夜沒島還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鰲睛夜沒島還陰”全詩
勒銘雖即多遺草,越海還能抵萬金。
鯨鬣曉掀峰正燒,鰲睛夜沒島還陰,二千馀字終天別,東望辰韓淚灑襟。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庚寅歲十一月新羅弘惠上人與本國同書請日休…以詩送之》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庚寅歲十一月新羅弘惠上人與本國同書請日休…以詩送之》是唐代皮日休寫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三十年身穿麻衣,嬉戲于渚邊禽鳥。我何曾知曉,我的名字竟被人所傳頌于雞林之間。
即便銘刻吾名于碑石之間,也只是多余的殘稿。而我通過越海前來,卻可抵得上萬金之財。
早晨,鯨鬣撥動著山峰,熊熊燃燒著。夜晚,鰲眼沉沒于島嶼,陰霾覆蓋其中。
我以超過兩千個字的辭章,與平生情誼告別。向東望朝韓,我淚水滴濕了衣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皮日休送給新羅國的弘惠上人的辭章。詩人以嬉戲于渚邊的形象自喻,表達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經被人所傳頌的感慨。他提到自己的名字被徹雞林傳唱,可能是在指自己的詩詞在文人圈中廣為流傳,得到了贊譽和認可。
詩中提到了銘刻和遺草,可以理解為詩人的作品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但這些痕跡對他來說只是多余的殘稿。然而,盡管辭章無以為生,但詩人依然通過越海送給新羅國的弘惠上人,以表達自己對他的敬意。
詩中還描繪了鯨鬣和鰲眼的景象,用來表達早晚的時光流逝,暗示了人事如夢、充滿變幻的真實性。通過描述這樣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時間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慨。
詩的最后,詩人以超過兩千個字的辭章告別了自己的朋友。東望朝韓,淚水濕透了詩人的衣襟,表達了他與朋友的離別之情。
總的來說,《庚寅歲十一月新羅弘惠上人與本國同書請日休…以詩送之》是一首以個人經歷為線索,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的詩歌作品。詩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詩充滿了情感與意蘊,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鰲睛夜沒島還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yín suì shí yī yuè xīn luó hóng huì shàng rén yǔ běn guó tóng shū qǐng rì xiū yǐ shī sòng zhī
庚寅歲十一月新羅弘惠上人與本國同書請日休…以詩送之
sān shí má yī nòng zhǔ qín, qǐ zhī míng zì chè jī lín.
三十麻衣弄渚禽,豈知名字徹雞林。
lēi míng suī jí duō yí cǎo,
勒銘雖即多遺草,
yuè hǎi hái néng dǐ wàn jīn.
越海還能抵萬金。
jīng liè xiǎo xiān fēng zhèng shāo, áo jīng yè méi dǎo hái yīn,
鯨鬣曉掀峰正燒,鰲睛夜沒島還陰,
èr qiān yú zì zhōng tiān bié, dōng wàng chén hán lèi sǎ jīn.
二千馀字終天別,東望辰韓淚灑襟。
“鰲睛夜沒島還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