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瘦更培秋后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瘦更培秋后桂”全詩
臺前過雁盈千百,泉石無情不寄書。
十里松蘿陰亂石,門前幽事雨來新。
野霜濃處憐殘菊,潭上花開不見人。
分類:
作者簡介(皮日休)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間,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唐時歷任蘇州軍事判官(《吳越備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參加黃巢起義,或言“陷巢賊中”(《唐才子傳》),任翰林學士,起義失敗后不知所蹤。詩文兼有奇樸二態,且多為同情民間疾苦之作。《新唐書·藝文志》錄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門家鈔》多部。
《懷鹿門縣名離合二首》皮日休 翻譯、賞析和詩意
《懷鹿門縣名離合二首》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詞主要描寫了作者懷念離別的故土和遠離家鄉的心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離別十里松蘿森,家門前的景色也變得寂靜。山瘦了,卻更加溫柔地培育著秋后的桂花;溪水清澈,幾個傍晚來的魚兒自在地游弋。臺前經過的雁兒多得數不勝數,千百只成了常態;山中的泉水和石頭卻無情地不會給我送來家書。十里之外,松蘿遮掩著石頭,落葉紛飛;門前的幽事被雨水重新帶來了新的變故。在濃霜的覆蓋下,只有凄涼的菊花還在堅持地盛開,但潭水上仍然看不到人的身影。
詩意和賞析:
《懷鹿門縣名離合二首》是一首寫離別的詩詞,展示了詩人離開故鄉后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山川和溪水的變化,以及家中的景象和世間的物事來表現離別之后的思念和遺憾。
詩中以山瘦秋后桂和溪水清澈的描寫,凸顯了離別后的故土之瘦,以及生活中的變化。詩人以山川和溪水的變化,寄托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臺前過雁、泉石無情不寄書,揭示了作者離鄉的心情。雁兒的頻繁經過代表了詩人離鄉的生活已經成為常態,而泉水和石頭則象征著毫無知覺和情感,不會寄來家書,進一步表達了作者與故鄉的聯系被切斷的無奈之情。
詩中最后以花開不見人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思念之情。詩人在遠離家鄉的環境中,感嘆著自己的孤獨和思念,如同花開無人欣賞。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離別后的寂寥,抒發了詩人因離鄉而引發的思鄉之情。詩意深沉,境界高遠,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瘦更培秋后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lù mén xiàn míng lí hé èr shǒu
懷鹿門縣名離合二首
shān shòu gèng péi qiū hòu guì, xī chéng xián shù wǎn lái yú.
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閑數晚來魚。
tái qián guò yàn yíng qiān bǎi, quán shí wú qíng bù jì shū.
臺前過雁盈千百,泉石無情不寄書。
shí lǐ sōng luó yīn luàn shí, mén qián yōu shì yǔ lái xīn.
十里松蘿陰亂石,門前幽事雨來新。
yě shuāng nóng chù lián cán jú, tán shàng huā kāi bú jiàn rén.
野霜濃處憐殘菊,潭上花開不見人。
“山瘦更培秋后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