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稻粱高鳥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昔稻粱高鳥畏”全詩
雖蒙靜置疏籠晚,不似閑棲折葦秋。
自昔稻粱高鳥畏,至今珪組野人仇。
防徽避繳無窮事,好與裁書謝白鷗。
分類:
作者簡介(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后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野廟碑》、《記稻鼠》等。陸龜蒙與皮日休交友,世稱“皮陸”,詩以寫景詠物為多。
《》陸龜蒙 翻譯、賞析和詩意
《读》,是唐代陸龜蒙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
詞賦曾夸鸀鳿流,
果為名誤別滄洲。
雖蒙靜置疏籠晚,
不似閑棲折葦秋。
自昔稻粱高鳥畏,
至今珪組野人仇。
防徽避繳無窮事,
好與裁書謝白鷗。
譯文:
曾經以才華寫下了花鳥賦詩,
結果卻被名利誤入了錯誤的世界。
雖然如今安于寂靜地在籠中度晚,
卻不如閑逸地棲息在秋天的蘆葦間。
自古以來世俗的封官讓高貴的鳥類感到畏懼,
而野性的人們一直與藝術家為敵。
世間的好事情雖然多得數不勝數,
但我更愿意與裁書之人白鷗為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在簡潔的語言中,傳達著作者對自身命運的思考和對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作者通過表達對修辭手法的自嘲,暗示了自己曾經為名譽和利益而屈服,而在追求名利的社會中,自己與自然和自由更加親近的生活方式被誤解和忽視。作者對自己的現狀感到遺憾,但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由、自然和藝術的向往。
作者通過與鳥類的比喻,描述了自己曾經追求名利的經歷和現在追求自由和藝術的選擇的對比。詩中提到的“稻粱高鳥畏”意味著社會中封建制度的力量,而“珪組野人仇”則表示作者與世俗之士的沖突。詩中最后提到的“好與裁書謝白鷗”則表達了作者想與追求藝術的人為伴,擺脫塵世的喧囂。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傳達出了作者對自由和藝術追求的向往,表達出了作者對傳統道德觀念的批判和對自己境遇的憂愁。詩詞中融入了對自然景色和人生態度的描繪,充滿著禪意和深意。
“自昔稻粱高鳥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í fù céng kuā chǔ yù liú, guǒ wéi míng wù bié cāng zhōu.
詞賦曾夸鸀鳿流,果為名誤別滄洲。
suī méng jìng zhì shū lóng wǎn,
雖蒙靜置疏籠晚,
bù shì xián qī zhé wěi qiū.
不似閑棲折葦秋。
zì xī dào liáng gāo niǎo wèi, zhì jīn guī zǔ yě rén chóu.
自昔稻粱高鳥畏,至今珪組野人仇。
fáng huī bì jiǎo wú qióng shì, hǎo yǔ cái shū xiè bái ōu.
防徽避繳無窮事,好與裁書謝白鷗。
“自昔稻粱高鳥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