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菩提與闡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算菩提與闡提”全詩
無端指個清涼地,凍殺胡僧雪嶺西。
長繩不見系空虛,半偈傳心亦未疏。
推倒我山無一事,莫將文字縛真如。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與伏牛長老偈二首》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伏牛長老偈二首
不算菩提與闡提,
But not considered the ultimate truth,
惟應執著便生迷。
Only through attachment will confusion arise.
無端指個清涼地,
Pointlessly indicating a cool place,
凍殺胡僧雪嶺西。
Freezing and killing the Hu Buddhist monks in the snowy mountains to the west.
長繩不見系空虛,
The long rope is not visible but is tied to emptiness,
半偈傳心亦未疏。
Half-verse transmitting the heart, yet not unclear.
推倒我山無一事,
Toppling down my mountain with no intentions,
莫將文字縛真如。
Do not let words bind the true nature.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司空圖的作品,共有兩首。詩人以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對追求菩提和闡提境界的懷疑和警示。他認為,過于執著于菩提與闡提,反而容易迷失方向。詩中以清涼地和冰雪山嶺為比喻,意味著那些追求境界的人可能會被迷惑和困擾,甚至導致不好的結果。
詩人進一步批評了那些過于追求形式和文字的人。長繩和半偈都是修行中常見的概念,但詩人指出,這些都不是真實的,不應該被過度依賴和執著。真正的境界不應該被文字所束縛。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修行和追求境界的諷刺和批評,詩人呼吁人們要警惕迷失自己,不要過度追求形式和文字,而是應該直面真實的自己和世界。
“不算菩提與闡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fú niú zhǎng lǎo jì èr shǒu
與伏牛長老偈二首
bù suàn pú tí yǔ chǎn tí, wéi yīng zhí zhuó biàn shēng mí.
不算菩提與闡提,惟應執著便生迷。
wú duān zhǐ gè qīng liáng dì, dòng shā hú sēng xuě lǐng xī.
無端指個清涼地,凍殺胡僧雪嶺西。
zhǎng shéng bú jiàn xì kōng xū, bàn jì chuán xīn yì wèi shū.
長繩不見系空虛,半偈傳心亦未疏。
tuī dǎo wǒ shān wú yī shì, mò jiāng wén zì fù zhēn rú.
推倒我山無一事,莫將文字縛真如。
“不算菩提與闡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