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磻溪一縷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在磻溪一縷懸”全詩
洪爐任鑄千鈞鼎,只在磻溪一縷懸。
曉鏡高窗氣象深,自憐清格笑塵心。
世間不為蛾眉誤,海上方應鶴背吟。
分類:
作者簡介(司空圖)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圣,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后梁開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弒,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
《雜題二首》司空圖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題二首
棋局長攜上釣船,
殺中棋殺勝絲牽。
洪爐任鑄千鈞鼎,
只在磻溪一縷懸。
曉鏡高窗氣象深,
自憐清格笑塵心。
世間不為蛾眉誤,
海上方應鶴背吟。
中文譯文:
雜題二首
棋局長攜帶棋盤行船,
殺子時勝利的陣勢拖動著思緒。
宏大的爐中鑄造重重千斤的鼎,
只掛在磻溪一縷的懸空中。
早晨的鏡子高懸在窗前,氣象深遠,
自慚愚笨的格局,嘲笑凡塵之心。
在世間,美麗的眉眼并不能迷惑我,
只有在海上才能聽見鶴背的吟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由唐代詩人司空圖創作,是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詩。詩中通過一系列的隱喻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一聯描述了棋局長攜帶著棋盤上釣船的情景,借此表達了勝利的力量能夠帶動人的思緒,使人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
第二聯以洪爐中鑄造重重千斤的鼎為隱喻,暗示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并將其比喻為懸空的一縷,強調人的存在是如此微不足道,但同時也蘊含著無限的可能。
第三聯通過描述早晨的鏡子高懸在窗前的景象,暗示了作者對自己的反思和自省。作者自覺地笑納自己的凡塵之心,表達了對功利和欲望的淡泊和坦然。
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對于真正美麗的眉眼的看法,認為世間的美麗并不能迷惑他,只有在海上,才能聆聽到高尚和純潔的聲音。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過隱喻和比喻,揭示了一種超脫于塵世的心態和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只在磻溪一縷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tí èr shǒu
雜題二首
qí jú zhǎng xié shàng diào chuán, shā zhōng qí shā shèng sī qiān.
棋局長攜上釣船,殺中棋殺勝絲牽。
hóng lú rèn zhù qiān jūn dǐng, zhī zài pán xī yī lǚ xuán.
洪爐任鑄千鈞鼎,只在磻溪一縷懸。
xiǎo jìng gāo chuāng qì xiàng shēn, zì lián qīng gé xiào chén xīn.
曉鏡高窗氣象深,自憐清格笑塵心。
shì jiān bù wéi é méi wù, hǎi shàng fāng yīng hè bèi yín.
世間不為蛾眉誤,海上方應鶴背吟。
“只在磻溪一縷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