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列御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當列御寇”全詩
日下鶴過時,人間空落影。
常言一粒藥,不隨死生境。
何當列御寇,去問仙人請。
分類:
作者簡介(聶夷中)
聶夷中,字坦之,河東人,一說為河南人。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余物。其詩語言樸實,辭淺意哀。不少詩作對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進行了深刻揭露,對廣大田家農戶的疾苦則寄予極為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詠田家》、《田家二首》、《短歌》、《早發鄴北經古城》、《雜怨》等,其中以《詠田家》和《田家二首》(其一)流傳最廣(《田家二首》(其二)后人多認定為李紳的作品,故不提)。
《訪嵩陽道士不遇》聶夷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訪嵩陽道士不遇》是唐代聶夷中的一首詩,詩意深遠,含蓄而又充滿哲理。
先生指的是觀音菩薩,五岳游指的是觀音菩薩到五岳之間的游覽,文焰滅金鼎指的是觀音菩薩還沒有顯靈降福的時候,人們對她的尊崇和祈福之情就像是花花草草在山中燃燒,金鼎被滅。
詩中的“日下鶴過時,人間空落影”表達了一種被遺忘的寂寥之感,即觀音菩薩沒有在人間及時顯靈,神跡不再出現,人們開始對其淡漠,沒有曾經的熱情。
詩中的“常言一粒藥,不隨死生境”,讓人思考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變幻,藥如何能夠無時無刻都能解救人們,輪回之境使一切失去性命的對象成為空洞。
最后兩句“何當列御寇,去問仙人請”,表達了詩人的渴望,希望觀音菩薩能夠再次顯靈降福,幫助人們解決困擾和痛苦,希望尋找到仙人之道,獲得智慧和超脫塵世的力量。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觀音菩薩不再顯靈和人們對她的后退,表達了人們對神靈、對救贖的渴望和對解脫的追求。它揭示了人生的痛苦和無常,也表達了人們對救贖和智慧的渴求。這首詩意蘊含深遠,是一首充滿哲理的詩作。
“何當列御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sōng yáng dào shì bù yù
訪嵩陽道士不遇
xiān shēng wǔ yuè yóu, wén yàn miè jīn dǐng.
先生五岳游,文焰滅金鼎。
rì xià hè guò shí, rén jiān kōng luò yǐng.
日下鶴過時,人間空落影。
cháng yán yī lì yào, bù suí sǐ shēng jìng.
常言一粒藥,不隨死生境。
hé dāng liè yù kòu, qù wèn xiān rén qǐng.
何當列御寇,去問仙人請。
“何當列御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