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引越山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樹引越山禽”全詩
云藏吳相廟,樹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鐘遲秋寺深。
我來無舊識,誰見寂寥心。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旅次錢塘》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次錢塘》是唐代詩人方干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在錢塘的旅行所感所想。
中文譯文:
這個地方像我的故鄉,
適合在這里默默吟唱。
云彩掩蓋了吳相廟,
樹木引來了越山的鳥鳴。
潮水退去,海邊的人散開,
鐘聲遲遲,秋日的寺廟深幽。
我來到這里,沒有熟悉的人,
誰能看見我內心的寂寥。
詩意:
《旅次錢塘》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情。詩中的錢塘被作者視為一個親近的地方,仿佛是自己的故鄉。作者把自己比作孤獨的吟唱者,充滿了對這個地方的留戀之情。同時,描繪了錢塘的美景,如云霧籠罩下的吳相廟,以及美麗的越山鳥鳴。然而,詩中還描繪了寂寥和孤獨的心情,潮水退去,海邊人散,鐘聲遲遲,秋天的寺廟更顯得幽深,這些景象都為作者的孤獨心境增添了一層寂寥之感。
賞析:
《旅次錢塘》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錢塘旅行時的感受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景色描寫自然流暢,娓娓道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對寂寥和孤獨的描繪,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旅行時的內心體驗,增添了詩的情感色彩。整首詩語言簡練,樸實而富有感染力,傳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詩人旅行時的孤獨之感。
“樹引越山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cì qián táng
旅次錢塘
cǐ dì shì xiāng guó, kān wèi zhāo xī yín.
此地似鄉國,堪為朝夕吟。
yún cáng wú xiāng miào, shù yǐn yuè shān qín.
云藏吳相廟,樹引越山禽。
cháo luò hǎi rén sàn, zhōng chí qiū sì shēn.
潮落海人散,鐘遲秋寺深。
wǒ lái wú jiù shí, shuí jiàn jì liáo xīn.
我來無舊識,誰見寂寥心。
“樹引越山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