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鶴在扁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劍鶴在扁舟”全詩
盡室無馀俸,還家得白頭。
鐘催吳岫曉,月繞渭河流。
曾是棲安邑,恩期異日酬。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送趙明府還北》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送趙明府返回北方,故鄉終究不能停留,劍與鶴同在小舟之上。所有的財產都已耗盡,回家時已經白了頭發。鐘聲催促著吳山的黎明,月亮圍繞著渭河流轉。曾經是安邑的居所,恩惠將來會有回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趙明府返回北方的場景。詩人表達了故鄉無法久留的感嘆和對趙府大義的贊賞。雖然離別是痛苦的,但詩人希望趙明府能夠在北方獲得成功,并在將來回報他曾經受到的恩惠。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詩人運用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他寫道故園難以停留和劍鶴同舟,表達了故鄉對詩人的牽掛和趙明府回鄉的決心。詩中的鐘聲和月亮,則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美好的祝福。詩人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離別的痛苦和對未來的期望。整首詩以真摯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打動了讀者。
“劍鶴在扁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ào míng fǔ hái běi
送趙明府還北
gù yuán zhōng bú zhù, jiàn hè zài piān zhōu.
故園終不住,劍鶴在扁舟。
jǐn shì wú yú fèng, huán jiā dé bái tóu.
盡室無馀俸,還家得白頭。
zhōng cuī wú xiù xiǎo, yuè rào wèi hé liú.
鐘催吳岫曉,月繞渭河流。
céng shì qī ān yì, ēn qī yì rì chóu.
曾是棲安邑,恩期異日酬。
“劍鶴在扁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