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身且未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身且未寧”全詩
道路知已遠,夢魂空再經。
秋泉涼好引,乳鶴靜宜聽。
獨上高樓望,蓬身且未寧。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憶故山》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故山》是唐代詩人方干所作的一首詩。詩人回憶起故鄉的山,情感深沉。
詩中描寫了詩人對故鄉山的思念之情:“舊山長系念”,詩人長時間地思念故鄉山;“終日臥邊亭”,詩人一整天都躺在亭邊休息。詩人通過道路上的知己們也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只能在夢魂中再次經歷相遇。
詩中還描寫了秋泉的涼爽和乳鶴的靜謐。“秋泉涼好引”,描繪出了秋天泉水的涼爽感受;“乳鶴靜宜聽”,形容了乳鶴的安靜和響聲動聽。這些景象為詩人帶來安慰和心靈的寄托。
最后,詩人獨自登上高樓,仰望遠方。他的身世如同蒲葦,不斷搖曳,未能平靜下來。這種情感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迷茫和不安。
這首詩通過思念故鄉山,描述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同時,通過描繪秋泉和乳鶴等景象,傳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和對寧靜的渴望。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抒發了人們對故鄉的鄉愁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蓬身且未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gù shān
憶故山
jiù shān cháng xì niàn, zhōng rì wò biān tíng.
舊山長系念,終日臥邊亭。
dào lù zhī yǐ yuǎn, mèng hún kōng zài jīng.
道路知已遠,夢魂空再經。
qiū quán liáng hǎo yǐn, rǔ hè jìng yí tīng.
秋泉涼好引,乳鶴靜宜聽。
dú shàng gāo lóu wàng, péng shēn qiě wèi níng.
獨上高樓望,蓬身且未寧。
“蓬身且未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