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迥含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樹迥含風”全詩
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
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
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山中》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
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
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
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中文譯文:
追求自由自在,我與猿鳥為伍。
高泉水噴涌,孤樹中吹著風。
果實灑落盤盂上,云朵從篋笥中生。
我不愿安于明圣之日,最終成為一個釣漁之翁。
詩意:
《山中》是唐代詩人方干的作品。詩人反復強調了在山中散拙自在的生活態度,與猿鳥為伍,和自然環境同流合污。飛泉高升,獨特的噴泉景象給人以自由奔放之感。孤立的樹木中傳來的風聲,使得整首詩呈現出一種靜謐的氛圍。果實落在碗盤上,云朵從箱簍中升起,都展現出山中一份簡樸而自然的生活態度。詩人坦然接受了這種生活狀態,不愿甘心成為君王般的明君,最終選擇成為一個過釣漁之生活的普通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寧靜、自由的向往,并通過與猿鳥的相互依存和自然景觀的描繪,強調了他對純樸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高高升起的泉水與孤獨的樹木相對照,突顯了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境。同時,作者對于朝廷生活的明圣之日不甘心,最終選擇了以釣漁翁的方式生活,表達出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簡潔明快,感覺自然,意境清新。通過詩中的描寫,使人產生寧靜、閑適、舒心的感受。
“獨樹迥含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ōng
山中
sàn zhuō yì zì suì, cū jiāng yuán niǎo tóng.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
fēi quán gāo xiè yuè, dú shù jiǒng hán fēng.
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
guǒ luò pán yú shàng, yún shēng qiè sì zhōng.
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
wèi gān míng shèng rì, zhōng zuò diào yú wēng.
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獨樹迥含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