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何曾雪至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道何曾雪至冤”全詩
日晷未移三十刻,風騷已及四千言。
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冤。
斂板塵中無恨色,應緣利祿副晨昏。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贈上虞胡少府百篇》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贈上虞胡少府百篇》
求仙不在煉金丹,
輕舉由來別有門。
日晷未移三十刻,
風騷已及四千言。
宏才尚遣居卑位,
公道何曾雪至冤。
斂板塵中無恨色,
應緣利祿副晨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方干寫給上虞胡少府的贈詩。詩人以少府為賦詩對象,寫出了他的驕傲自信和才華出眾。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詩人認為求仙之道并不在煉制金丹這種方法,而是源自個人的天賦才能,這是一種別出心裁的見解。
接下來的兩句將少府的才華與日晷和風騷做了對比,通過提到三十刻和四千言,表達了少府的才華豐富、造詣深厚。
緊接著的兩句贊揚少府的才華,指出即使在官職不高的情況下,少府仍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是一種大公無私的精神。
最后兩句以斂板塵中無恨色、應緣利祿副晨昏來表達少府對功利名利的淡泊態度,強調他將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創作上,并不為功利所動。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少府才華的贊美和對功利的淡泊態度,展現了唐代文人的豪放和理想主義精神。
“公道何曾雪至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shàng yú hú shào fǔ bǎi piān
贈上虞胡少府百篇
qiú xiān bù zài liàn jīn dān, qīng jǔ yóu lái bié yǒu mén.
求仙不在煉金丹,輕舉由來別有門。
rì guǐ wèi yí sān shí kè,
日晷未移三十刻,
fēng sāo yǐ jí sì qiān yán.
風騷已及四千言。
hóng cái shàng qiǎn jū bēi wèi, gōng dào hé zēng xuě zhì yuān.
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冤。
liǎn bǎn chén zhōng wú hèn sè, yīng yuán lì lù fù chén hūn.
斂板塵中無恨色,應緣利祿副晨昏。
“公道何曾雪至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