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路旌旗十里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塞路旌旗十里塵”全詩
早副急征來鳳沼,常陪內宴醉龍樓。
鏘金五字能援筆,釣玉三年信直鉤。
必恐借留終不遂,越人相顧已先愁。
功成猶自更行春,塞路旌旗十里塵。
只用篇章為教化,不知夷夏望陶鈞。
金章照耀浮光動,玉面生獰細步勻。
歷任圣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獻王大夫二首》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獻王大夫二首》是唐代詩人方干所作的兩首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平凡官員的思考和人生境遇的感慨。
詩中首先描述了作者的聲望在皇州振奮人心,但他卻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長期被困在了中條之中。其次,詩中描繪了作者曾經被緊急征召前往鳳沼,又常常陪同內宴在龍樓醉酒暢談。然而,無論是用鏘金五字來描寫景物,還是釣玉三年一直信任直鉤的手法,都表達了作者對功成名就的期待和努力。最后,詩人表示擔心如果他留下來繼續從政,最終可能無法實現他的抱負,他對越人的相互關注表達了無奈與憂愁。
此外,詩人還表達了對功成名就的渴望,他宣稱即使功業已經完成,他還會繼續努力追求更好的未來,他會在十里塵埃中繼續前行。最后,詩人承認自己的作品只能起到教化的作用,不知道夷夏是否期盼陶淵明那樣的官員。
在詩歌的表達風格上,方干使用了象征手法和對比手法,通過金章、玉面等象征意味強烈的字眼來描述官員們的形象,同時將自己置于其中,突出反差。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平凡官員境遇的思考,以及對功成名就的渴望,同時帶有一種無奈和憂愁的情緒。
詩歌的中文譯文如下:
都因為聲名在皇州振奮,
我高臥在中條無自由。
曾被緊急征召到鳳沼,
常常陪同內宴醉在龍樓。
鏘金五字能援筆書寫,
釣玉三年信任直鉤。
恐怕借留終究無法實現,
越人彼此相顧已先愁。
功業完成后依然奮斗,
在塞路上旌旗飛揚起塵。
只是篇章能用來教化,
卻不知夷夏是否期盼陶淵明。
金章照耀浮光動人心,
玉面生起細步勻。
歷任圣朝的清峻之地,
至今依然少年身。
“塞路旌旗十里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 wáng dài fū èr shǒu
獻王大夫二首
dōu yuán shēng jià zhèn huáng zhōu, gāo wò zhōng tiáo bù zì yóu.
都緣聲價振皇州,高臥中條不自由。
zǎo fù jí zhēng lái fèng zhǎo,
早副急征來鳳沼,
cháng péi nèi yàn zuì lóng lóu.
常陪內宴醉龍樓。
qiāng jīn wǔ zì néng yuán bǐ, diào yù sān nián xìn zhí gōu.
鏘金五字能援筆,釣玉三年信直鉤。
bì kǒng jiè liú zhōng bù suí, yuè rén xiāng gù yǐ xiān chóu.
必恐借留終不遂,越人相顧已先愁。
gōng chéng yóu zì gēng xíng chūn, sāi lù jīng qí shí lǐ chén.
功成猶自更行春,塞路旌旗十里塵。
zhǐ yòng piān zhāng wèi jiào huà,
只用篇章為教化,
bù zhī yí xià wàng táo jūn.
不知夷夏望陶鈞。
jīn zhāng zhào yào fú guāng dòng, yù miàn shēng níng xì bù yún.
金章照耀浮光動,玉面生獰細步勻。
lì rèn shèng cháo qīng jùn dì, zhì jīn yī shì shào nián shēn.
歷任圣朝清峻地,至今依是少年身。
“塞路旌旗十里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