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域已過寅卯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域已過寅卯時”全詩
西方尚在星辰下,東域已過寅卯時。
大海浪中分國界,扶桑樹底是天涯。
滿帆若有歸風便,到岸猶須隔歲期。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送僧歸日本》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僧歸日本》是唐代方干創作的一首送別詩。詩中通過描繪航海圖景,表達了對僧人遠行歸國的祝福和期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四極雖云共二儀,晦明前后即難知。
西方尚在星辰下,東域已過寅卯時。
大海浪中分國界,扶桑樹底是天涯。
滿帆若有歸風便,到岸猶須隔歲期。
詩意和賞析:
詩人以航海的圖景為背景,寄托了對僧人的送別之情。首句“四極雖云共二儀,晦明前后即難知”,表達了天地之間的變化莫測,也暗喻行船出海的艱險和朝代更迭的無常。
接下來兩句“西方尚在星辰下,東域已過寅卯時”,通過對位置和時間的描寫,展現了僧人的遠行和回國的旅途。
下半首描述了大海和彼岸的國家。詩句“大海浪中分國界,扶桑樹底是天涯”,以大海為界,提及扶桑(指日本)作為離中國最近的東方國度,暗示了僧人遠行至九州扶桑之地。扶桑樹底的“天涯”一詞,將山、海、天三者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種遼闊而美麗的景象。
最后兩句“滿帆若有歸風便,到岸猶須隔歲期”,表達了對僧人歸國的期盼和希望。雖然船上已經啟航,但只有順風才能迅速到達目的地,而即使到達對岸,還需等待歲月的流轉。
整首詩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遠行和歸國的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東域已過寅卯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rì běn
送僧歸日本
sì jí suī yún gòng èr yí, huì míng qián hòu jí nán zhī.
四極雖云共二儀,晦明前后即難知。
xī fāng shàng zài xīng chén xià,
西方尚在星辰下,
dōng yù yǐ guò yín mǎo shí.
東域已過寅卯時。
dà hǎi làng zhōng fēn guó jiè, fú sāng shù dǐ shì tiān yá.
大海浪中分國界,扶桑樹底是天涯。
mǎn fān ruò yǒu guī fēng biàn, dào àn yóu xū gé suì qī.
滿帆若有歸風便,到岸猶須隔歲期。
“東域已過寅卯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