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一字為褒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從來一字為褒貶”全詩
從來一字為褒貶,二十八言猶太多。
分類:
作者簡介(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謚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遺詩370余篇,編成《方干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干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干像于嚴陵祠配享。
《酬孫發》方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酬孫發》是唐代方干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酬孫發
錦價轉高花更巧,
能將舊手弄新梭。
從來一字為褒貶,
二十八言猶太多。
譯文:
回答孫發
錦價翻高,花樣更巧,
用老手藝作新的織機。
歷來一個字都受褒貶,
二十八個詞也嫌繁多。
詩意:
《酬孫發》這首詩是方干以自己為典型寫作的。方干以織錦為比喻,表達了自己藝術創作的態度。他將自己的創作與織錦相類比,認為自己的織錦之道和手藝百轉千變,能夠用舊有的技能創造出更新的作品。他還指出,藝術作品的評價是主觀的,無論是文字還是詞句,都有褒貶之分。尤其是詩句,二十八個字太多,使得審美變得復雜。
賞析:
這首詩借織錦之喻來表達作者對自己藝術創造能力的自信。錦價轉高,花樣更巧,說明作者能夠通過細膩的技巧改進自己的織布技藝。這一描述體現了作者不斷創新的精神和對技藝的自豪。而“一字為褒貶”和“二十八言猶太多”則從另一個角度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作品過于繁瑣的認識。整首詩以自我表達為主,將藝術與生活相結合,展示了作者的創作態度和對自己的理解。
“從來一字為褒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sūn fā
酬孫發
jǐn jià zhuǎn gāo huā gèng qiǎo, néng jiāng jiù shǒu nòng xīn suō.
錦價轉高花更巧,能將舊手弄新梭。
cóng lái yī zì wèi bāo biǎn, èr shí bā yán yóu tài duō.
從來一字為褒貶,二十八言猶太多。
“從來一字為褒貶”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