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補明時望重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裨補明時望重才”全詩
春色惱人遮不得,別愁如瘧避還來。
安排賤跡無良策,裨補明時望重才。
一曲吳歌齊拍手,十年塵眼未曾開。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春日葉秀才曲江》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葉秀才曲江》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春日曲江的景色,并表達了詩人的心情和對自己才華的愧疚和無奈。
譯文如下:
江花江草暖相隈,
江邊采酒共歡杯。
春色撲面難遮掩,
離愁如患繞心懷。
賤來無從自安排,
望重明時又無猜。
吳歌一曲拍掌起,
十年塵埃未展開。
詩中,詩人描述了春天曲江的景色,江花盛開,江草茂盛,暖風和煦,景色美不勝收。詩人在江邊采酒,與友人一起歡聚,享受春天的美好。
然而,春色雖然美麗,卻無法遮蓋詩人的離愁。詩人比喻離愁如同瘧疾一般,無論他如何躲避,離愁依然圍繞著他的心懷,讓他無法擺脫。
詩人以自嘲的口吻,稱自己的地位低賤,無法有一個良策來安排自己的前途,盡管他擁有才華。他期盼被重用,被重視,但是現實卻讓他感到茫然無奈。
最后兩句,詩人以吳歌為比喻,表示自己的作品如同吳歌一般動人,能讓人拍案叫絕,但是十年過去了,詩人的才華卻仍然沒有得到展現,一直被埋沒在塵埃之中。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春日曲江的美景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和才華無用的苦悶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景色和自嘲的方式,抒發了自己對生活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和無奈,表達了對自己才華未得到發展的懊悔和不滿。
“裨補明時望重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yè xiù cái qǔ jiāng
春日葉秀才曲江
jiāng huā jiāng cǎo nuǎn xiāng wēi, yě xiàng jiāng biān bǎ jiǔ bēi.
江花江草暖相隈,也向江邊把酒杯。
chūn sè nǎo rén zhē bù dé,
春色惱人遮不得,
bié chóu rú nüè bì hái lái.
別愁如瘧避還來。
ān pái jiàn jī wú liáng cè, bì bǔ míng shí wàng zhòng cái.
安排賤跡無良策,裨補明時望重才。
yī qǔ wú gē qí pāi shǒu, shí nián chén yǎn wèi zēng kāi.
一曲吳歌齊拍手,十年塵眼未曾開。
“裨補明時望重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