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檻山川漾落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滿檻山川漾落暉”全詩
云中雞犬劉安過,月里笙歌煬帝歸。
江蹙海門帆散去,地吞淮口樹相依。
紅樓翠幕知多少,長向東風有是非。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廣陵開元寺閣上作》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廣陵開元寺閣上作》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一首詩。這首詩以廣陵開元寺的閣樓為背景,描繪了山川景色的美麗和歷史的變遷。
滿檻山川漾落暉,
檻前前事去如飛。
云中雞犬劉安過,
月里笙歌煬帝歸。
江蹙海門帆散去,
地吞淮口樹相依。
紅樓翠幕知多少,
長向東風有是非。
這首詩的意境是在廣陵開元寺的閣樓上觀望山川的景色。詩人用“滿檻山川漾落暉”來形容陽光灑在山川上的美景,給人以明亮而遼闊的感覺。詩人感慨時光飛逝,回首往事,發現一切過去的事情都在眨眼之間消失不見,如同飛快掠過的景象。
接著詩人描述了歷史和時間的變遷。他說“云中雞犬劉安過”,指的是歷史人物劉安時期的平靜與和平。然后,“月里笙歌煬帝歸”,這里指的是煬帝回到建康(即現在的江蘇揚州),劉煬是南唐的皇帝,他的回歸使得這片土地充滿了歡樂和繁華。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江水沖擊海門,海門的帆船散去,淮河的水淹沒了淮口的樹木。“江蹙海門帆散去,地吞淮口樹相依”,這里用江水沖擊海門和淮河水淹沒淮口的樹木來暗示這片土地的滄桑與變遷。
最后一句“紅樓翠幕知多少,長向東風有是非”,詩人通過紅樓和翠幕來暗指故事情節復雜、隱含紛爭的宮廷。他暗示著紅樓和翠幕背后隱藏著多少故事,唯有東風長久地吹動,才會揭露出這些是非的真相。
整首詩通過描繪廣陵開元寺閣上的景色,展示出山川的美麗和歷史的變遷。并通過反襯的手法,暗示出宮廷的是非和人事的無常。詩中所用的景象和意象相互交織,使整首詩既有美景的描繪,又有歷史的抒發,給人以深深的思考。
“滿檻山川漾落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ǎng líng kāi yuán sì gé shàng zuò
廣陵開元寺閣上作
mǎn kǎn shān chuān yàng luò huī, kǎn qián qián shì qù rú fēi.
滿檻山川漾落暉,檻前前事去如飛。
yún zhōng jī quǎn liú ān guò,
云中雞犬劉安過,
yuè lǐ shēng gē yáng dì guī.
月里笙歌煬帝歸。
jiāng cù hǎi mén fān sàn qù, dì tūn huái kǒu shù xiāng yī.
江蹙海門帆散去,地吞淮口樹相依。
hóng lóu cuì mù zhī duō shǎo, zhǎng xiàng dōng fēng yǒu shì fēi.
紅樓翠幕知多少,長向東風有是非。
“滿檻山川漾落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