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印何妨且治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堯印何妨且治兵”全詩
雞省露濃湯餅熟,鳳池煙暖詔書成。
漁籌已合光儒夢,堯印何妨且治兵。
會待兩都收復后,右圖儀表左題名。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鄭州獻盧舍人(時本官王令公收復兩京后)》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鄭州獻盧舍人(時本官王令公收復兩京后)》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意境清新,描繪了一幅和平繁榮的景象。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大意為:海槎閑暇,閬風輕柔,不是安流不肯前行。雞省露濃,湯餅已熟,鳳池煙暖,詔書已成。漁籌已合,光學榮夢,堯帝的印章又如何阻礙治兵。等到兩都收復之后,右圖定公觀看其表現,左題紀錄他的名字。
詩中的“海槎”指的是一種小船,這里借喻寫作者游蕩閑適,沒有固定的歸宿。而“閬風”指的是澗水旁的清風,突出了詩人心靜神閑的狀態。詩中還描繪了一幅酒食豐美的景象,襯托出社會的繁榮。詩人以寫實手法描述了當時的時事,如宴會、政治等。
整首詩以清淡的風格寫出了作者的豪情壯志,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旺和自己前途的期許。通過援引歷史上的名人典故,如堯帝和他的印章,表達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和對官職的追求。
羅隱是唐代晚期的詩人,他的作品大多以描寫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為主題,深受后世文人的喜愛。這首詩以清新淡雅的筆調,描繪了一個和平安樂的境界,賞析起來意味深長。
“堯印何妨且治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èng zhōu xiàn lú shè rén shí běn guān wáng lìng gōng shōu fù liǎng jīng hòu
鄭州獻盧舍人(時本官王令公收復兩京后)
hǎi chá xián xiá láng fēng qīng, bú shì ān liú bù kěn xíng.
海槎閑暇閬風輕,不是安流不肯行。
jī shěng lù nóng tāng bǐng shú,
雞省露濃湯餅熟,
fèng chí yān nuǎn zhào shū chéng.
鳳池煙暖詔書成。
yú chóu yǐ hé guāng rú mèng, yáo yìn hé fáng qiě zhì bīng.
漁籌已合光儒夢,堯印何妨且治兵。
huì dài liǎng dū shōu fù hòu, yòu tú yí biǎo zuǒ tí míng.
會待兩都收復后,右圖儀表左題名。
“堯印何妨且治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