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老農傷水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夜老農傷水旱”全詩
雨夜老農傷水旱,雪晴漁父共舟船。
已悲世亂身須去,肯愧途危跡屢遷。
卻是九華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邊。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別池陽所居》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池陽所居》,朝代:唐代,作者:羅隱,詩詞如下:
黃塵初起此留連,
火耨刀耕六七年。
雨夜老農傷水旱,
雪晴漁父共舟船。
已悲世亂身須去,
肯愧途危跡屢遷。
卻是九華山有意,
列行相送到江邊。
中文譯文:
黃塵初起這里依然停留,
耕火和打犁耕作了六七年。
雨夜老農為水旱而傷感,
晴天下雪時釣魚父子共同乘船。
已經對亂世感到悲傷,必須離開這片土地,
不肯愧對自身途中的危險和頻繁的遷徙。
然而九華山有著特殊的意義,
列隊相送到江邊。
詩意和賞析:
《別池陽所居》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詩中通過描繪農民的生活和自己的遭遇,表達了離故鄉、離聚落的心情,以及對逆境的回應和抵抗。詩中以黃塵初起、火耨刀耕等描繪農民的辛勤勞作,表現出他們對世俗生活的執著和堅持。然而,作者提到老農受到水旱損害,表達了對世事變遷和逆境的悲傷之情。正如他自己,身處亂世,不得安居,遷徙次數不斷增加,對此感到愧對和不安。最后,詩中提到九華山,意味著作者在遷徙中渴望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處,并對這樣的意愿表達了渴望和寄托。詩表達了作者對農民和自身境遇的關注,反映了唐代社會動蕩不安的特點,寄托了對安定和寧靜生活的向往。
“雨夜老農傷水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chí yáng suǒ jū
別池陽所居
huáng chén chū qǐ cǐ liú lián, huǒ nòu dāo gēng liù qī nián.
黃塵初起此留連,火耨刀耕六七年。
yǔ yè lǎo nóng shāng shuǐ hàn,
雨夜老農傷水旱,
xuě qíng yú fù gòng zhōu chuán.
雪晴漁父共舟船。
yǐ bēi shì luàn shēn xū qù, kěn kuì tú wēi jī lǚ qiān.
已悲世亂身須去,肯愧途危跡屢遷。
què shì jiǔ huà shān yǒu yì, liè xíng xiāng sòng dào jiāng biān.
卻是九華山有意,列行相送到江邊。
“雨夜老農傷水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