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撩人惡發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幾度撩人惡發來”全詩
莫言此個尖頭物,幾度撩人惡發來。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白角篦》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角篦》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似瓊瑤滑似苔,隨梳伴鏡拂塵埃。
莫言此個尖頭物,幾度撩人惡發來。
中文譯文:
白色的角篦看起來像是瓊瑤一樣光滑,又像是苔蘚一樣柔軟,在梳子梳頭和鏡子拂去塵埃的同時。
不要說這個尖頭的東西沒有用處,它曾經多次撩撥出人們不悅的情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角篦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這一尖銳物品的矛盾情感和思考。首兩句以形容詞獨特的描寫手法,對角篦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繪。白色的色澤與瓊瑤的美麗相比,光滑如苔蘚之葉。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角篦的功能,它既可以作為梳子梳攏頭發,又可以作為鏡子拂去頭發上的塵埃。最后兩句反駁了人們對角篦的貶低,作者表示角篦雖然有時會讓人覺得不悅,但它也是含有美麗和功能的物品。
整首詩以寫實手法描寫了角篦的外觀和作用,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物象的深層思考。詩中角篦被賦予了美麗和功能,同時也受到了人們的誤解和貶低。可能詩人在寫這首詩時,正思考著人們對物品的看法和評判的主觀性。作者希望通過這首詩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導到一種冷思考和審視的狀態中,讓人們重新審視看似微小、被忽略的事物所蘊含的內涵和價值。
“幾度撩人惡發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jiǎo bì
白角篦
bái shì qióng yáo huá shì tái, suí shū bàn jìng fú chén āi.
白似瓊瑤滑似苔,隨梳伴鏡拂塵埃。
mò yán cǐ gè jiān tóu wù, jǐ dù liáo rén è fā lái.
莫言此個尖頭物,幾度撩人惡發來。
“幾度撩人惡發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