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拋賦筆琉璃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狂拋賦筆琉璃冷”全詩
珠履少年初滿座,白衣游子也從公。
狂拋賦筆琉璃冷,醉倚歌筵玳瑁紅。
今日斯文向誰說,淚碑棠樹兩成空。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故洛陽公鎮大梁時隱得游門下今之經歷事往…以傷以謝》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故洛陽公鎮大梁時隱得游門下今之經歷事往…以傷以謝》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舟欲泊思何窮,
曾憶西來值雪中。
珠履少年初滿座,
白衣游子也從公。
狂拋賦筆琉璃冷,
醉倚歌筵玳瑁紅。
今日斯文向誰說,
淚碑棠樹兩成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離開洛陽公之后游歷大梁時的經歷和感慨。孤舟即將停泊在目的地,作者心中思慮紛繁,不知將來會如何。他回憶起曾經在“西來”之時遭遇雪中,在洛陽公府初為座上賓客時的情景。當時,作者還年輕,腳踩著珍貴的寶石鞋子,身著潔白的衣袍,是整個場合的焦點。現在,他成為了一個游離的人,離開了洛陽公府。他不再寫那些華麗的詩文,拋棄了那些琉璃般冷冰冰的文字;他酒醉后只能倚靠在歌筵上,面對著紅色的玳瑁酒杯。現在的他,誰會來聽他講述曾經的壯麗,淚痕已模糊的碑上沒有了他的名字。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羅隱對過去輝煌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之情。詩中通過描寫豐富的意象和對比,展示了作者由昔日的榮耀到如今的失落、無奈的心境。詩人曾經是洛陽公府中備受矚目的年輕才子,然而如今離開了公府,經歷了風雨滄桑,已經變得消瘦頹廢。他既懷念過去的榮光,又深感現實的無常。整首詩以憂傷的語調,表達了詩人對人生變遷的感慨和對逝去時光的惋惜之情,抒發了詩人在風華正茂時被歲月無情拋棄的苦楚和無奈。
“狂拋賦筆琉璃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luò yáng gōng zhèn dà liáng shí yǐn dé yóu mén xià jīn zhī jīng lì shì wǎng yǐ shāng yǐ xiè
故洛陽公鎮大梁時隱得游門下今之經歷事往…以傷以謝
gū zhōu yù pō sī hé qióng, céng yì xī lái zhí xuě zhōng.
孤舟欲泊思何窮,曾憶西來值雪中。
zhū lǚ shào nián chū mǎn zuò,
珠履少年初滿座,
bái yī yóu zǐ yě cóng gōng.
白衣游子也從公。
kuáng pāo fù bǐ liú lí lěng, zuì yǐ gē yán dài mào hóng.
狂拋賦筆琉璃冷,醉倚歌筵玳瑁紅。
jīn rì sī wén xiàng shuí shuō, lèi bēi táng shù liǎng chéng kōng.
今日斯文向誰說,淚碑棠樹兩成空。
“狂拋賦筆琉璃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