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蕩秦吳十馀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漂蕩秦吳十馀載”全詩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圓時。
應觀法界蓮千葉,肯折人間桂一支。
漂蕩秦吳十馀載,因循猶恨識師遲。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和禪月大師見贈》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禪月大師見贈
高僧賜我一首七言絕句,
頓時心靈舒暢,展開白色的眉毛。
如山谷中盛開的花,美麗的日子,
如清澈的湖底,月亮圓圓的時刻。
應該看到法界中的千葉蓮花,
也應該愿意割一枝人間的桂花。
我漂泊在秦國和吳國十多年,
一直追隨著佛法,可惜認識這位師父晚了。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羅隱寫給禪月大師的一首贊頌之作。羅隱以一張禪月大師的詩作為回贈,表達出對大師慈悲教導的感激之情。詩中通過描繪大師才情出眾和高尚的人格品質,表達了對佛法的崇敬和對禪月大師的敬仰之情。
在詩中,禪月大師用一首七言絕句“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圓時”贈給羅隱。羅隱感受到了這首詩的美妙和神奇,他感嘆禪月大師才情出眾,高尚如花,清澈如湖。禪月大師的詩作讓羅隱豁然開朗,心靈得到凈化和解放。
接著,羅隱表達了對禪月大師的感激。他希望自己能夠觀察到法界中無盡的蓮花,理解佛法的奧義;并且愿意將一支桂花獻給人世間,以表達對佛法的贊頌。這是對禪月大師及其教誨的一種回報和感恩。
最后,羅隱回顧了自己漂泊流離的經歷。他在秦國和吳國漂泊了十多年,一直執著于佛法,但卻一直遲遲沒有機緣遇到禪月大師,深感自己認識師父的時機來得太晚,對此深感遺憾和惋惜。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禪月大師教誨之恩的感激之情。通過以善美的形象描繪禪月大師,強調了佛教教義的陶冶人心和啟發人靈感的力量。羅隱同時也表達了對禪月大師的敬仰和心靈上的依托,展示了對佛法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禪月大師的崇拜和贊美,以及對佛法的敬仰和祈愿。
“漂蕩秦吳十馀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án yuè dà shī jiàn zèng
和禪月大師見贈
gāo sēng huì wǒ qī yán shī, dùn huō chén xīn zhǎn bái méi.
高僧惠我七言詩,頓豁塵心展白眉。
xiù shì gǔ zhōng huā mèi rì,
秀似谷中花媚日,
qīng rú tán dǐ yuè yuán shí.
清如潭底月圓時。
yīng guān fǎ jiè lián qiān yè, kěn zhé rén jiān guì yī zhī.
應觀法界蓮千葉,肯折人間桂一支。
piāo dàng qín wú shí yú zài, yīn xún yóu hèn shí shī chí.
漂蕩秦吳十馀載,因循猶恨識師遲。
“漂蕩秦吳十馀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