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恨夢中無好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恨夢中無好事”全詩
十年此地頻偷眼,二月春風最斷腸。
曾恨夢中無好事,也知囊里有仙方。
尋思仙骨終難得,始與回頭問玉皇。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逼試投所知》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逼試投所知》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
桃在仙翁舊苑傍,暖煙輕靄撲人香。
十年此地頻偷眼,二月春風最斷腸。
曾恨夢中無好事,也知囊里有仙方。
尋思仙骨終難得,始與回頭問玉皇。
詩詞的中文譯文:
桃花開在仙翁的古苑旁邊,溫暖的煙霧輕輕吹拂著芬芳。
十年來,我常常窺視這片地方,而二月的春風最讓人傷感。
曾經憎恨睡夢中沒有美好的事情,但也知道仙方就在囊中。
我思索著,仙骨終究是難以得到的,只能回頭向玉皇詢問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桃花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羅隱對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桃花象征著仙境的神秘和美好,仙境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得到的向往之地。詩人在這片桃花園中窺視了十年,卻始終無法達到仙境的境地,但他同時也意識到,他身上其實已經有了達到仙境的方法和智慧,只需要回頭向玉皇尋求指引。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厭倦,同時又透露出對夢幻般美好的仙境的渴望。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細膩,運用了暖煙、輕靄和斷腸等形容詞,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桃花園的美麗和仙境的神秘。
這首詩詞寫出了詩人追求理想和美好的精神追求,同時也反映出現實生活的無奈和苦悶。通過對仙境、夢幻和現實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望,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幻滅。整首詩意蘊含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發。
“曾恨夢中無好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ī shì tóu suǒ zhī
逼試投所知
táo zài xiān wēng jiù yuàn bàng, nuǎn yān qīng ǎi pū rén xiāng.
桃在仙翁舊苑傍,暖煙輕靄撲人香。
shí nián cǐ dì pín tōu yǎn,
十年此地頻偷眼,
èr yuè chūn fēng zuì duàn cháng.
二月春風最斷腸。
céng hèn mèng zhōng wú hǎo shì, yě zhī náng lǐ yǒu xiān fāng.
曾恨夢中無好事,也知囊里有仙方。
xún sī xiān gǔ zhōng nán de, shǐ yǔ huí tóu wèn yù huáng.
尋思仙骨終難得,始與回頭問玉皇。
“曾恨夢中無好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