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岸谷秋陰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生岸谷秋陰合”全詩
半雨半風終日恨,無名無跡幾時回。
云生岸谷秋陰合,樹接帆檣晚思來。
對此空慚圣明代,忍教纓上有塵埃。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漢江上作》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漢江上作》,是唐代詩人羅隱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漢江波浪淥于苔,每到江邊病眼開。
漢江的波浪翻滾,江邊的景色讓病中的眼睛重新睜開。
半雨半風終日恨,無名無跡幾時回。
半是雨半是風,整日為之苦惱,不知何時才能回去。
云生岸谷秋陰合,樹接帆檣晚思來。
云霧彌漫在江邊的山谷,秋天的陰影籠罩著一切,樹木連著帆和船桅,讓人在傍晚時思緒萬千。
對此空慚圣明代,忍教纓上有塵埃。
面對這景色,讓我慚愧自古以來的君王,心大如斗可是纓帽上卻沾滿了塵埃,表達了詩人對權勢和名利的拒絕。
這首詩詞以描寫漢江的景色為主,以細膩的文字描繪出江邊的波浪、云霧、樹木等景色,給人一種寂靜和寧靜的感覺。作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述,表達出自己對權勢和名利的厭惡與追求自由與寧靜的渴望。整首詩詞抒發了詩人的閑適之情,反映了他對人生、社會和權力的感慨。
“云生岸谷秋陰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àn jiāng shàng zuò
漢江上作
hàn jiāng bō làng lù yú tái, měi dào jiāng biān bìng yǎn kāi.
漢江波浪淥于苔,每到江邊病眼開。
bàn yǔ bàn fēng zhōng rì hèn,
半雨半風終日恨,
wú míng wú jī jǐ shí huí.
無名無跡幾時回。
yún shēng àn gǔ qiū yīn hé, shù jiē fān qiáng wǎn sī lái.
云生岸谷秋陰合,樹接帆檣晚思來。
duì cǐ kōng cán shèng míng dài, rěn jiào yīng shàng yǒu chén āi.
對此空慚圣明代,忍教纓上有塵埃。
“云生岸谷秋陰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