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容易舍樵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年容易舍樵漁”全詩
漢殿夜寒時不食,宋都風急命何疏。
云埋野艇吟歸去,草沒山田賦遂初。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新安投所知》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一個少年容易舍棄砍柴和捕魚,
曾經辱罵過明公薦舉的子虛。
漢殿中夜寒時候不進餐,
宋都風急時命令得以疏遠。
烏云掩埋了他的野艇,他吟唱著歸去,
野草淹沒了他的山田,他寫下了賦作。
他手握長劍,唱著歌曲,他的內心并不肯為鱸魚而奮斗。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一個少年的經歷,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和人生選擇的思考。少年舍棄了簡單的生活,卻受到了外界的嘲笑和誤解,他有過榮辱,也有過失意和困苦。然而,他不為鱸魚而奮斗,而選擇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用詩歌表達內心的堅持和豁達。
賞析:
《新安投所知》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少年的形象和他的堅持。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揭示了塵世間種種追逐名利的浮躁和虛無。尤其是最后兩句“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表達了作者對于珍視內心追求的態度。整首詩詞充滿了孤傲和灑脫,表達出了詩人對于人生追求真善美的恒久追尋。
“少年容易舍樵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ān tóu suǒ zhī
新安投所知
shào nián róng yì shě qiáo yú, céng rǔ míng gōng jiàn zǐ xū.
少年容易舍樵漁,曾辱明公薦子虛。
hàn diàn yè hán shí bù shí,
漢殿夜寒時不食,
sòng dōu fēng jí mìng hé shū.
宋都風急命何疏。
yún mái yě tǐng yín guī qù, cǎo méi shān tián fù suì chū.
云埋野艇吟歸去,草沒山田賦遂初。
cháng jiàn yī xún gē yī zòu, cǐ xīn zhēng kěn wèi lú yú.
長劍一尋歌一奏,此心爭肯為鱸魚。
“少年容易舍樵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