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往來存大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漫道往來存大信”全詩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錢塘江潮》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錢塘江潮》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繪了錢塘江潮水的浩渺壯觀,以及人們對于江水的猜疑與不解。
錢塘江潮聲浩蕩,像是一具憤怒的身軀在奔涌,江畔的地面似乎要浮起來。不管怎樣來往的道路都是存在巨大的信任的,但同樣也知道潮水會反復向著平流奔流。無論是怎樣投放巨大的物體進入潮水中,都會沒底地沉下去,只有在西陵的地方才能猛烈地沖擊。最終,朝夕交替的誰能主宰這一切呢?像是問問善騎紅色鯉魚的陽侯。
譯文:
怒聲洶洶勢悠悠,
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
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拋巨浸疑無底,
猛過西陵只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
好騎赪鯉問陽侯。
這首詩詞描繪了錢塘江潮水的恢弘壯觀景象,以及人們對于潮水的神秘和猜疑。詩人用豪邁的筆觸描繪了潮聲如雷的畫面,江畔的地面仿佛要被潮水沖破一般。他說無論是怎樣來往的道路都有著巨大的信任,但同時也知道潮水會不斷地反復流動。無論是投放什么巨物進入潮水中,都會被吞沒得無影無蹤,只有在西陵處才能猛烈沖擊。最后他問道,到底誰能主宰這一切?他以好騎赤色鯉魚的陽侯為喻,想象這樣的人物或許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整首詩詞通過對錢塘江潮水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和對人類處境的思考。潮水浩渺而神秘,給人一種力量巨大、難以理解的感覺。作者將這種感受與人類社會進行對比,通過對潮水的描寫,暗示了人們在面對命運和世事變幻時的無奈和迷茫。整首詩情緒激昂,氣勢磅礴,給人以震撼和思考。
“漫道往來存大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táng jiāng cháo
錢塘江潮
nù shēng xiōng xiōng shì yōu yōu, luó chà jiāng biān dì yù fú.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màn dào wǎng lái cún dà xìn,
漫道往來存大信,
yě zhī fǎn fù xiàng píng liú.
也知反覆向平流。
rèn pāo jù jìn yí wú dǐ, měng guò xī líng zhǐ yǒu tóu.
任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只有頭。
zhì jìng cháo hūn shuí zhǔ zhǎng, hǎo qí chēng lǐ wèn yáng hóu.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赪鯉問陽侯。
“漫道往來存大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