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想歌時一燼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蠟想歌時一燼紅”全詩
游子馬蹄難重到,故人尊酒與誰同。
山橫翠后千重綠,蠟想歌時一燼紅。
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進士盧休》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進士盧休》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的離情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首句“半年池口恨萍蓬”描繪的是詩人在離別已久的池塘邊仍然思念朋友。第二句“今日思量已夢中”暗示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已經深入到夢中,表達了他對友人的強烈思念之情。
后兩句“游子馬蹄難重到,故人尊酒與誰同”表達了詩人遠離故鄉,無法再與友人同飲歡聚的遺憾和心痛之情。
下面兩句“山橫翠后千重綠,蠟想歌時一燼紅”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變化,也借用了景物的變化來寄托詩人的鄉愁之情。最后兩句“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再次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情,以及在客游異鄉中感受到的孤獨與無奈。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離人的思念為主題,通過描寫詩人的心情和環境的變化,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對客游生活的無奈與苦悶之情。
中文譯文:
半年池口恨萍蓬,
今日思量已夢中。
游子馬蹄難重到,
故人尊酒與誰同。
山橫翠后千重綠,
蠟想歌時一燼紅。
從此客程君不見,
麥秋梅雨遍江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離人的思念為主題,通過描寫詩人的心情和環境的變化,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對客游生活的無奈與苦悶之情。詩人通過描寫自己對友人的思念,表達了在遠離故鄉的環境中所經歷的孤獨和無助。詩中的景物描寫則是為了襯托詩人內心的情感,傳達出一種與外部環境相對立的內心世界。
整首詩的情感流露真摯,語言簡潔明快,寄托了詩人對友人的愿望與思念之情。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更能體現出詩人心境的變化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深。此詩情感真摯,形象生動,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對客游生活的無奈與苦悶。詩人的離情與客游生活的壓抑相互交織,使得整首詩充滿了深情和苦澀。
“蠟想歌時一燼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ìn shì lú xiū
寄進士盧休
bàn nián chí kǒu hèn píng péng, jīn rì sī liang yǐ mèng zhōng.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夢中。
yóu zǐ mǎ tí nán zhòng dào,
游子馬蹄難重到,
gù rén zūn jiǔ yǔ shuí tóng.
故人尊酒與誰同。
shān héng cuì hòu qiān zhòng lǜ, là xiǎng gē shí yī jìn hóng.
山橫翠后千重綠,蠟想歌時一燼紅。
cóng cǐ kè chéng jūn bú jiàn, mài qiū méi yǔ biàn jiāng dōng.
從此客程君不見,麥秋梅雨遍江東。
“蠟想歌時一燼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