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點污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名點污君”全詩
黃閣尋無主,青山竟未焚。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
卻恐塵埃里,浮名點污君。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寄陸龜蒙(李相公在淮南征陸龜蒙詩)》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陸龜蒙(李相公在淮南征陸龜蒙詩)》
朝代:唐代
作者:羅隱
龍樓李丞相,昔歲仰高文。
黃閣尋無主,青山竟未焚。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
卻恐塵埃里,浮名點污君。
中文譯文:
龍樓是指傳說中的九子真龍。李相公即指李世民,也就是唐高宗。詩中提到昔歲仰高文,指的是崇仰李世民的文采才華。黃閣指的是李世民的居所,尋無主表示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了李世民的身影。青山指的是江南地區的山脈,竟未焚表示即使李世民不在了,江南的山脈依舊存在。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這兩句描述了詩人乘坐夜船,感受到海上的明亮月光,以及秋天寺廟附近飄動的云霧。
最后兩句卻恐塵埃里,浮名點污君,詩人表達了對李世民身處塵世的擔心和憂慮,怕他的名聲被世俗所玷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羅隱寄托了對李世民的崇敬和憂慮之情。詩人在描述李世民昔日的輝煌和榮耀時,既有敬仰之情,又有對李世民日漸淡出歷史舞臺的遺憾之感。詩人通過描繪夜船乘海月和秋寺伴江云的景象,表達了對李世民的思念和懷念之情。而最后兩句則暗示了詩人對李世民身后世俗化的擔憂,希望他的名聲能夠保持清白無瑕。
整首詩情感跌宕起伏,通過對李世民的贊美和憂慮的交織,展現了羅隱對歷史偉人的尊崇與關切。在賞析中,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傳世名臣的景仰之情,也體會到了詩人對世俗化的憂慮和對李世民不朽名聲的期待。
“浮名點污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lù guī méng lǐ xiàng gōng zài huái nán zhēng lù guī méng shī
寄陸龜蒙(李相公在淮南征陸龜蒙詩)
lóng lóu lǐ chéng xiàng, xī suì yǎng gāo wén.
龍樓李丞相,昔歲仰高文。
huáng gé xún wú zhǔ, qīng shān jìng wèi fén.
黃閣尋無主,青山竟未焚。
yè chuán chéng hǎi yuè, qiū sì bàn jiāng yún.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
què kǒng chén āi lǐ, fú míng diǎn wū jūn.
卻恐塵埃里,浮名點污君。
“浮名點污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