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雖危虎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事雖危虎尾”全詩
事雖危虎尾,名勝泊鹓行。
毒霧郴江闊,愁云楚驛長。
歸時有詩賦,一為吊沉湘。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郴江遷客》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郴江遷客》是唐代詩人羅隱的作品。詩中表達了作者身處陌生環境中的困惑和歸鄉思念之情。
詩中開頭兩句“不是逢清世,何由見皂囊。”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所處現實環境的不滿和困惑,暗示著作者對理想和志向的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事雖危虎尾,名勝泊鹓行。”則通過比喻的手法,描繪了作者在險峻的事業道路上奮斗的情景。作者以虎尾比喻險境,以名勝泊鹓行來暗示自己在艱難中前行。
接著的兩句“毒霧郴江闊,愁云楚驛長。”以郴江和楚驛作為情景背景,描繪了作者心境的壓抑和困擾。毒霧和愁云暗喻著作者所受的種種困苦與痛苦。
最后兩句“歸時有詩賦,一為吊沉湘。”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歸鄉時有詩賦,表示作者愿意通過詩歌來吊念故鄉的沉湘之地。
總之,這首詩通過對現實環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在陌生環境中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對家鄉的思念。詩中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所經歷的困苦和艱難,表達了作者對理想和歸鄉的渴望之情。
“事雖危虎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ēn jiāng qiān kè
郴江遷客
bú shì féng qīng shì, hé yóu jiàn zào náng.
不是逢清世,何由見皂囊。
shì suī wēi hǔ wěi, míng shèng pō yuān xíng.
事雖危虎尾,名勝泊鹓行。
dú wù chēn jiāng kuò, chóu yún chǔ yì zhǎng.
毒霧郴江闊,愁云楚驛長。
guī shí yǒu shī fù, yī wèi diào chén xiāng.
歸時有詩賦,一為吊沉湘。
“事雖危虎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五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