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玉鉤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金井玉鉤欄”全詩
麗華承寵渥,江令捧杯盤。
宴罷明堂爛,詩成寶炬殘。
兵來吾有計,金井玉鉤欄。
分類:
作者簡介(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后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后,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臺城》羅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臺城,水國春常在,
夜晚未感寒。
麗華受寵恩,
江令舉杯盛。
宴會結束,明堂華燈余,
詩歌完成,寶炬余燼。
敵兵來襲時,我有計策,
金井、玉鉤守欄邊。
詩意:
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描繪了一個充滿榮耀和歡樂的場景。臺城是指唐朝時期的皇宮,作者以美麗的詞藻形容了那里的春天常駐,夜晚也不會感到寒冷。麗華是指皇后,她受到寵幸,與江官員一起舉杯狂飲。宴會結束后,明堂上的華燈還未熄滅,詩歌已經完成,不過只剩下殘余的火焰。最后,當敵兵來襲時,作者表示自己有計策,并用金井和玉鉤來象征這種防衛的力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朝皇宮的宴會場景,用華麗的詞藻和意象展現了宮廷中的歡樂和榮耀。詩人以洛陽作為背景,描繪了一個充滿春天氣息的臺城,夜晚溫暖如春;詩中的人物形象麗華和江令,象征著朝廷中的權貴階層,他們享受著舉國宴請的待遇和宴會的繁榮。然而,詩的最后幾句顯示了作者的胸懷和睿智,他表示自己有計策來應對潛在的威脅,以金井和玉鉤來象征自己的武力和智慧。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充滿了華麗、歡樂和充實感,但也隱含著對外部威脅的警示,顯示了作者聰明才智和智慧的一面。
“金井玉鉤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i chéng
臺城
shuǐ guó chūn cháng zài, tái chéng yè wèi hán.
水國春常在,臺城夜未寒。
lì huá chéng chǒng wò, jiāng lìng pěng bēi pán.
麗華承寵渥,江令捧杯盤。
yàn bà míng táng làn, shī chéng bǎo jù cán.
宴罷明堂爛,詩成寶炬殘。
bīng lái wú yǒu jì, jīn jǐng yù gōu lán.
兵來吾有計,金井玉鉤欄。
“金井玉鉤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